在宁波,缺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且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有待提高、创新支撑不够有力,这些都是省人大代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王梅珍在平时工作注意到的状况。因此,在今年的省两会上,她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优化全省高教资源布局,推动宁波高等教育发展的建议》。 □金报记者 樊莹 宁波高等教育实力 与经济强市地位不匹配 在王梅珍看来,目前,宁波已经基本形成结构完整、体制多样、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体系。但由于高校整体发展起步晚、底子薄等原因,高等教育整体办学层次、水平与宁波经济发展实力和经济强市地位仍不匹配。 列一组数据:宁波现有高校16所,其中全日制本科高校8所,高职高专院校6所,成人高校2所,另有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归口宁波市教育局管理。共有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15.6万人(不含武警海警学院)。其中,本科生9.66万人,高职高专生5.32万人,研究生6186人。 而杭州目前有40所左右高校,拥有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一大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宁波仍然欠缺位于金字塔尖、具有高端引领作用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术影响力和资源获取能力不强。 作为高等教育副中心的宁波,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规模不足杭州的14%,其中博士生年招生量更是只有杭州的2.6%。此外,宁波没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而大连、青岛、深圳都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建议省里进一步加大 对宁波高教发展的支持力度 王梅珍建议,省里进一步加大对宁波高教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宁波高校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扩大研究生层次的办学规模,优化结构比例,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这里包括,宁波市正在与浙江大学推进共建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洽谈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希望今后省里能在研究生招生指标方面给予支持。 同时,继续大力支持宁波大学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持续扩大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支持宁波大学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向“双一流”大学迈进。计划到2022年,全市高校全日制研究生达到1万人以上。 建议中还提到,宁波工程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宁波财经学院等校将于明年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请省里予以支持。同时鉴于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转设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符合国家和区域政策导向,恳请省里对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转设工作予以支持和指导。在省内高教发展布局方面,也希望为宁波高校今后发展适当预留1-2所新增院校空间,以便引入国际、国内高水平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