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特别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2月1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第三十届毕洽会热闹盈门
买房 公司免息借钱
结婚 租借豪车助阵
住宿 免费还带WiFi

宁波企业频出奇招“抢人”

高校毕业生在和招聘单位工作人员洽谈。

    昨天上午8点,家在海曙区集士港的刘燕云和爸妈一起,赶到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参加宁波市第三十届毕洽会。

    作为宁波市规模最大的毕业生招聘会,毕洽会已走过30个年头了。今年的毕洽会共有近900家用人单位设摊招聘,推出岗位需求近2万人。其中,学历要求硕士生280余人、本科生9900余人、大专生9100余人,本科及以上学历需求占比达到53%。

    据统计,昨天共有来自全国的12235名高校毕业生进场求职,4890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意向率近40%,为宁波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的目标迎来开门红,也就此正式拉开宁波市2019年“我选宁波、我才甬现”招才专项行动和“甬上乐业”系统工程的大幕。

    毕洽会看点一

    企业紧抓95后的口味  免费住宿还带WiFi

    如今,应届高校毕业生已是95后的天下,为了更对年轻人的口味,不少企业在招聘口号上动起了脑筋。

    “加入我们,一起追梦”、“世界那么大,我们等你来”、“不来我们公司试试,你怎么知道自己有多牛”……创意十足,煽动力也很强劲。

    记者了解到,参加此届毕洽会的除了宁波知名企业,还有宁波大学、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宁波市供排水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市李惠利医院等单位,年薪7万以上岗位占三成以上,部分高薪岗位年薪达到30万。

    根据统计,岗位需求人数最多的仍然是宁波的主力行业“机械/制造/汽车”,其次是“销售/客户服务/商务”,“IT/互联网/通信/电子/电商淘宝”,“贸易/采购/物流”等等。

    “我们推出了近50个岗位,30多个技术类岗位,10多个管理销售类岗位,本科生的话,第一年就能拿到8-10万元的年薪,硕士生多一点,11-15万元的年薪。”永新光学的招聘主管冯燕芳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公司不仅为新员工提供免费住宿,还有购房借款的福利,“有些毕业生工作几年后,会考虑在宁波定居,我们会提供比公积金利率更低的购房贷款,为员工减轻负担。”

    采访中,不少招聘官都认为,95后来应聘“画风”大不同,薪酬不再是最重要的关注点,“有没有员工活动场所、健身房和下午茶,工作氛围怎么样,领导好不好相处”都是关注的点。

    “免费住宿,空调电视WiFi一应俱全”、“无息贷款”、“优秀员工带家人出国旅游、员工婚礼可以免费租借公司豪车”……各种各样的花式福利吸引95后的注意。

    “福利待遇当然越人性化越好了。”来自宁大科院的本科毕业生江伟有着更开阔的心态,“和薪酬比起来,我更看重行业发展态势、职业发展空间,公司的环境氛围,只有符合自己的‘口味’,喜欢并且认同公司的价值观,自己才能踏实做下去,否则跳槽是迟早的事。”

    毕洽会看点二

    高新技术企业招人难  希望政府出台留才政策

    每场招聘会,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多年连续参加毕洽会的金田铜业、韵升集团的人力资源负责人都向记者表示,“收获不错,很快就安排下一步的面试”。

    而宁波惠之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人事经理黄洋却坐了一上午的冷板凳,手上只有几份简历。

    “我是宁大高分子材料专业生物药学方向的硕士毕业生,想应聘贵公司的助理工程师。”

    “不是宁波本地人?和家里人沟通过吗?愿意长期留在宁波吗?”

    “沟通过的,家人同意我留在宁波。”

    “我们公司位置有点偏,在江北慈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膜幻动力小镇,离你们学校有20多公里,每天只有一班公交车,来回方便吗?”

    “确实有些远,我先把简历留下吧。”女孩起身离开,黄洋对记者苦笑着说:“这是我招人时的必问问题。”

    黄洋说,他们公司主攻高端光学硬化膜,应用于手机屏幕、液晶面板等,华为、VIVO、OPPO都是他们的重要客户,“做的是高新产品,最需要的就是高新技术人才。但是,这些人才的引与留,难啊!”

    黄洋告诉记者,公司的技术岗8成以上都是从外地引才,“我们参加这次的毕洽会,很想招宁波本地人才,但宁波本地高校根本没有相匹配的专业,只有招回乡就业的宁波毕业生。”他还表示,为员工提供丰富优厚的待遇,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对处于上升期的企业来说,负担也随之而来。所以,很希望政府多扶持。

    和黄洋一样,宁波伊士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聘负责人孙先生也有同样的困扰,“希望政府可以为我们这样的高新技术产业搭建引才平台,再多一些好政策,留住人才。”

    记者从宁波市人力社保局了解到,今年,该局将组织本市2200家(次)用人单位赴全国40个城市、90余所高校开展100场招聘活动,倾力为宁波企业招到更多优秀人才。

    毕洽会看点三

    30年见证“计划包分配”到“市场化选择”的历史转变

    昨天,宁波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细数毕洽会30年,他告诉记者,30年来,毕洽会累计为近10万名毕业生找到工作,同时也见证了宁波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从“计划包分配”到“市场化选择”的历史性转变。

    1990年的首届毕洽会,大胆尝试毕业生就业找工作“双向选择”模式,当年毕业生登记人数557人,洽谈成功178人。此后,宁波市毕业生通过洽谈会进行“双向选择”找工作单位的模式被正式确定。

    1998年前后,毕洽会率先取消了只有宁波户籍毕业生才可进场求职的限制,越来越多的外地户籍毕业生纷至沓来,为甬城发展献智献力。

    2000年后,毕洽会规模逐年壮大的趋势更加明显,影响带动力也不断增强。

    到了2008年前后,每年进场求职的毕业生已近4万人,而参会企业提供的岗位达到1.5万个,总体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

    近年来,随着网络招聘、校园招聘等途径的兴起,现场洽谈会供需逐渐平衡。

    “1998年,我那时大学刚毕业,根本不知道上哪找工作,通过毕洽会才找到心仪的工作,一做就是20多年,再也没有换过工作。”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毕燕静与毕洽会就有着不解之缘,她没有想到,2006年,她再次回到毕洽会,以招聘官的身份,向无数和当年的她一样的毕业生发出邀请。

    “毕洽会是我们宁波用人单位进行招聘和广大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的重要平台,也是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企业基层大展抱负的优秀载体,这些年来,每到毕洽会,集团各个部门的‘一把手’都会亲自坐展位收简历,从头参与人才引进工作,我们公司招聘的人员中有80%是通过毕洽会引入的。”毕燕静表示。      □通讯员 任社 金报记者 陈嫣然 摄影记者 张培坚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