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特别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2月1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象山老渡工陈永祥摆渡44年
春节七天假,天天在船上

他说得很实在:总要有人去做,不然老人们都出不去了

受陈永祥(右)的影响,儿子陈宗(左)也从18岁开始继承父业

农渡船采用无人售票的方式,每人3元。

农渡船上摆满了村民置办的年货

    曾几何时,渡船是宁波人重要的出行工具,舟楫往来,带动两岸百业兴旺。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桥梁隧道建成,那些承载摆渡重任的渡口逐渐萧条。

    春运期间,人潮涌动的火车站或机场总会吸引更多的目光,水运却总在大家遗忘的角落。前几天,记者探访象山渡口,走近那些老渡工,听他们讲述鲜为人知的坚守故事。

    □通讯员 宋兵 范鸳曼

    首席记者 薛曹盛 摄影 记者 张培坚

    

    63岁老渡工摆渡44年

    刮风下雨都在船上守着

    “老陈,别顾着聊天,要开船咯。”“进去坐吧,马上开了……”“浙象农渡2号”静静停靠在湖礁湾渡,每每有人上船,大家都会熟络地寒暄几句。

    渡工叫陈永祥,今年63岁,象山鹤浦人,他在这一带摆渡有44年了。坐渡轮的主要是附近岛上的居民,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渡船是他们唯一的出行方式。

    老陈和渡船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从木质船到水泥船,再到现在的渡轮,几经更迭。上世纪80年代初,他和四个人合股买了艘渡轮,开始做渡轮生意。年景好的时候,一年能挣1000多元。“这在当时算是营生不错的行当,现在不行了。”老陈说。

    以前交通不便,很多人翻山越岭来坐渡轮,现在桥通了,客流量少了,渡口生意惨淡。有几年,只能依靠政府的柴油补贴勉强度日,几乎成了“义渡”。很多人纷纷转行,有的承包了鱼塘,有的索性提前退休,只有老陈留了下来。刮风下雨,他都得在船上守着,哪怕空无一人,他都要渡到对岸,静静等待下一个渡客。

    

    “这些事总要有人去做,

    不然这些老人都出不去了”

    在客舱里,大家都和老陈很熟悉,“老陈人很好,以前村里有老人半夜突发疾病,都会让他出门摆渡一趟。”

    “性命关天的事,再晚我都要出去。”40多年来,半夜给村民摆义渡,老陈记不清有多少回了。

    “在渡轮上干了40多年,就没想过转行?”记者问。“早就习惯了。这些事总要有人去做,不然这些老人都出不去了。”老陈的话很实在。

    象山三面环海,两港相拥,境内有600多个岛礁。特殊的地理环境,让渡运成为当地海岛居民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目前,象山辖区有渡运航线10条,渡船12艘,渡口(停靠点)23处,渡工35人,年渡运量达55万人次、9万车次。

    老陈所在的这条航线主要服务对面山和湖礁湾两个自然村,常驻村民仅三四十户,基本上都是老人。如果没有这条航线,他们几乎“寸步难行”。

    

    春节长假天天都在摆渡

    在船上吃了几十年泡面

    今年春节期间,从除夕到大年初六,老陈天天都在摆渡,没有一天停歇。“没办法,现在开渡轮的越来越少了,年轻人就更别提了。春节期间,只有我顶上。”

    从石浦渡口到湖礁湾,一趟轮渡需要40分钟。每天首趟轮渡6:30发班,一天往返6趟。每天5:30左右,伴着第一道曙光,老陈就骑着电瓶车赶到渡口,开始一天的忙碌。收油、刹车、靠岸、搭板……每天,他都要重复这样的动作。

    驾驶舱不到三四平方米,搁着一块木板,算是一张简易床。在44年光景里,这艘20来米长的渡轮,就是陈永祥的家。

    在渡船的一个不起眼角落,记者发现了半箱康师傅牛肉面。

    “船上不开伙,午饭怎么解决?”

    “中午没时间赶回去,就在船上凑合凑合。算起来,我起码吃了几十年泡面,吃完稍微眯一会儿,就要开船了。”

    

    儿子从小就坐父亲的渡轮

    18岁开始继承了父业

    老陈的小儿子陈宗今年36岁,18岁开始就跟着父亲上了渡轮,是象山的“父子档”渡工。当天,陈宗刚好休息,想来给父亲替个班,让他回家吃顿热饭。

    在象山,绝大多数渡工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上,像这样的“80后”渡工少之又少。

    说起这个,陈宗不以为然:“子承父业嘛,我不做这个,还能做什么。”

    小时候,每逢周末,他和哥哥就坐上父亲的渡轮,一玩就是一整天。那时候,坐在摇摇晃晃的渡船上,听着由远及近的鸣笛声,陈宗充满了向往。

    渡工的生活是枯燥的,大多是机械地重复,陈宗差点就打了退堂鼓。“渡了一个半月,就感觉熬不住,太闷了。我就是从那时候学会抽烟的。”陈宗回忆说,自从有了手机游戏,船上的时光就没那么难熬了。

    细细打量陈宗的脸,皮肤黝黑,饱经风霜,看起来似乎要比实际年龄大很多。“没办法,被海风吹的,显老。”陈宗露出憨厚的笑容。

    

    平日里给老人当“快递员”

    还经常上门为他们服务

    渡口的两端连着很多村庄,留守的大多是一些不愿意离开故土的老人。平日里,陈宗经常会兼职当“快递员”,帮老人带些药品、蔬菜、生活用品等。

    “有的老人腿脚不方便,他们在码头等我,告诉我买哪些东西,等渡船快到的时候,他们就会来取东西。”陈宗向记者解释说。

    平日里,陈宗经常和老人拉家常。闲聊中,听说老人家里要换煤气瓶,或者水龙头松了,陈宗很是勤快,二话不说都会上门服务。

    说起这个小伙子,大家都夸赞:“小伙子很热心。”有时候见陈宗在船上吃泡面,老人会拉着他去家里。“我经常去老人家里蹭饭,他们都很好客。有个70多岁的独居老人,我经常帮她买东西,去蹭过好几顿饭了。”陈宗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这样的小伙子,现在很少了。”有些老人替他可惜,“年轻人应该早点转行。”

    听到这些,陈宗依旧憨憨地笑着:“老渡工都要退休了,年轻人不顶上,以后就没有渡工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