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3月0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海海洋生物博物馆馆长获国家级大奖

黄仁普:渴望更多的人了解海洋

馆长黄仁普的日常就是与海洋生物打交道

坐落于强蛟镇峡山码头旁的宁海海洋生物博物馆

宁海海洋生物博物馆内部展出

    近日,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中国科技馆召开。会上,宁海海洋生物博物馆馆长黄仁普,荣获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科学技术奖(贡献奖),并当选第七届理事会理事。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宁海人,黄仁普是如何走上海洋生物科普这条路的,博物馆目前的藏品中又有哪些故事?金报记者昨天采访了黄仁普,听其讲述发生在他身上的曲折故事。

    □通讯员 吴立高

    金报记者 朱立奇

    从小就迷恋海洋

    黄仁普父亲曾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小时候,黄仁普就渴望参军。高中毕业后,他成为所住一带唯一一位入伍的小伙子。在部队的四年,黄仁普表现非常优异,年年受到嘉奖。黄仁普告诉记者,儿时起就通过小说《西沙儿女》和电影《南海风云》迷上海洋,对于海洋的这份感情一直留存内心。

    从部队退伍后,黄仁普回到家乡宁海,先后在国企、街道工作过,后来自己开店干过一些小买卖。在很长一段时间,黄仁普对于人生充满了迷惑,一度找不到未来的方向。

    在人生的拐点,黄仁普听说了一种寄生在鲨鱼肚子里的海螺,除非鲨鱼死亡,这螺是不会脱离鲨鱼。当黄仁普跑到舟山海边看到这种其貌不扬却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海螺,他一下子想通了:人生不易,但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努力完成,更何况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怎能被短时的困难击倒。

    2003年,象山皇城沙滩落成。黄仁普就在这里建起了全华东地区最大的贝壳销售中心。许多游客纷纷走入其中,他们中一部分被这些贝壳所吸引,有的直接找到黄仁普,告诉他,有些贝壳极具观赏和科普价值,值得珍藏和研究。说者或许无意,但听者有了心,对于未来黄仁普有了更多想法。

    建成仿生海洋生物博物馆

    2014年1月,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华东地区首家仿生海洋生物博物馆:宁海海洋生物博物馆在强蛟镇峡山码头旁落成。馆藏超过3000件的海洋生物藏品,都是黄仁普十多年的积累,他本人也从商人成为了博物馆的馆长。

    “博物馆分珊瑚、贝壳、鱼类、甲壳4大类3个展示区,国内目前但凡有记录的珊瑚、贝壳标本基本我们都有收藏。”数千件的藏品中,最夺人眼球的,是位于二楼展出的“银翅大法螺”,这个长达77.14厘米的银翅大法螺,被“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定为国内最大的法螺。黄仁普告诉记者,这个中国最大法螺,是他从一位印尼华侨手中求购的,堪称全馆的“镇馆之宝”。除了大法螺,博物馆还收藏了一个“龙宫翁戎螺”,直径21厘米,也是全国同类螺中个头最大的。

    “为了收集不同的贝壳和珊瑚,浙江附近的海域、海岛都被我跑遍了。有一次我听渔民说,在很偏远的一个小岛上出现了大批海螺,我开船赶过去,果然找寻到一大片海螺。”对于类似的收藏故事,黄仁普如数家珍。

    采访的最后,黄仁普不无感慨地说:“海洋生物博物馆能成功办起来,宁海县、强蛟镇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的帮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博物馆的场地是我们镇政府无偿提供,馆内其他日常开销也由镇里大力支持。宁海县文化部门根据相关政策提供了补助。因此,我和我们的馆员就只有一个念头,办好博物馆,把海洋知识普及到更多普通人。各地学校、不同的博物馆如需要海洋生物标本,我们这里都会努力提供。”

    说起这次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科学技术奖,黄仁普在感到荣幸的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群众走入馆中,更深入地了解海洋。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