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长镜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3月0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独具匠心串起爱心虎头鞋

蒋建飞在整理各种证书

平日里蒋建飞经常查阅乡土文化资料,寻找创作灵感。

缝制虎头鞋的布料未必很大,但拼凑起来就成了虎虎生威的虎头鞋

蒋建飞展示其缝制的虎头鞋

▲虎头鞋技艺培训课上,蒋建飞在给学员做指导。

    密密的针脚在小小的碎布上游走,一只炯炯有神的虎眼渐渐跃然布上。斗室之间,安静得能听见针线在布头上穿梭的声音。时光似乎慢了下来,被63岁的蒋建飞用针线缝进了一块块色彩斑斓的布块里,经过巧手细作,成为一双虎虎生威的虎头鞋。

    制作虎头鞋要历经28道工序,每一道都马虎不得。一针缝得松垮了,可能就会影响整个鞋子的气势,因而蒋建飞在做鞋子时完全沉浸其中,享受这种慢时光带来的快乐。

    虎头鞋的流行,源于古代对虎的崇拜,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虎不但被誉为“百兽之王”,还具备了驱邪禳解的作用。“我们慈溪人都说做人一生两双鞋,来的时候虎头鞋,走的时候绣花鞋。”抚摸着手中即将完工的一对虎头鞋,蒋建飞向记者介绍着虎头鞋的典故,“为祈求孩子一生平安,从前长辈要给新生儿准备好虎头鞋,让孩子穿上虎头鞋开始人生的旅途。”

    蒋建飞的外婆、妈妈就是靠做虎头鞋为生,蒋建飞从小耳濡目染,10岁起正式跟妈妈学习制作虎头鞋。不过,成年后的蒋建飞并没有以做鞋为生,而是在商场做起收银员,只是在闲暇时才会拿起针线做几双虎头鞋,送给亲戚朋友。随着虎头鞋手艺人走向暮年,市面上渐渐难觅虎头鞋的身影。

    一次偶尔的机会,慈溪外贸公司找到蒋建飞,要定做20多双虎头鞋参加广交会。鞋子在广交会上被一抢而光,不少客商打听虎头鞋的来历。一炮走红让蒋建飞备受鼓舞,开始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虎头鞋的制作研究上。

    通过自身的努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蒋建飞新增了不同款式的虎头鞋,在省内外获得众多荣誉证书和奖牌,虎头鞋制作技艺还先后入选慈溪市、宁波市和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虎头鞋再次走向民间大众,深得市民青睐。

    2008年,蒋建飞看到北京残奥会上运动员拼搏进取的画面,被他们身残志坚的精神所感动,决定帮助身边的残疾人,免费教他们制作虎头鞋。蒋建飞的虎头鞋技艺培训得到了很多支持,当地政府部门不仅提供了场地,更是给参加培训的残疾人提供免费午餐和补贴交通费用。不少残疾人凭借着勤快能干,一个月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

    “我们现在有54个团队从事这项助残事业,虎头鞋不仅传承的是一份文化,更是串起了一份真情。”蒋建飞不无骄傲地说。

    金报记者 张培坚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