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3月1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夸夸群”是良药还是毒药?

漫画 王成喜

    近日,各类“夸夸群”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不少高校的学生还建立了各自学校的“夸夸群”。在“夸夸群”内,被人夸奖是家常便饭。例如,有人提出“学习了一下午,求夸”,便会有群友夸赞称,“能抵制住外界的诱惑而认真学习,说明您是一个自制力很高的好孩子”。(3月13日《北京青年报》)

    大学生减压 别过度依赖“夸夸群”

    现在的95后、00后大学生,普遍从小接受的是赏识教育,父母、老师一直给他们的是鼓励、夸奖、赞美。但是,进入大学之后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大学生在遭遇生活、情感、学业等各种压力后会难以适应,很容易陷入到颓废状态,丧失自信心。

    长期缺少激励的大学生,在“夸夸群”里相互夸人,或者花钱购买“夸人服务”。这可以纾解大学生的个人情绪,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大学生释放压力,有助于面对挫折的大学生重新树立对学习、生活的信心。

    不过,俗话说得好,“凡事都有度”,大学生不能过度沉迷于高校“夸夸群”之中,要谨防在过度的夸人生活里迷失了自我认知,变得自大、自负,误认为自己的一切行为选择都是正确的。因为不管是高校“夸夸群”里的夸人,还是花钱购买“夸人服务”,这类夸人都只是一种迎合,实质上是虚假的夸人,并不是诚心实意的夸人。而且,并不是大学生的所有行为都值得夸奖,陌生人对大学生做出的不妥当行为、选择进行夸奖,这只会助长大学生的错误行为和选择,并不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事实上大学生如果真的遇到心理问题,或者是面临各种压力无法宣泄,不能只是一味地靠别人夸奖来减压,该看心理医生一定要选择看心理医生,进行科学的心理救济,这才是正途。 何勇

    “夸夸群”无伤大雅 不妨宽容看待

    很显然,这样的“夸夸群”,就是为夸而生,为夸而夸的,所以才会让人觉得很假,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从人的天性来说,即便知道对方是“拿人钱财替人乱夸”,可是从心理上仍旧觉得很受用。所以说,不管这样的“夸夸群”感情是真是假,但至少它对夸人的人和被夸的人都没有什么坏处,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种无伤大雅的行为。与此同时,这种夸人的行为,并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所以不应该被过分指责,而更应该被宽容看待。

    由现在流行的“夸夸群”,让人想起前段时间媒体曾经报道的“怼怼群”,与“夸夸群”相反,“怼怼群”是见人就怼,凡事都怼,以抬杠、谴责甚至是辱骂他人为主要目的,据说也是一种减压的方式。但以这种方式来减压,效果恐怕难以令人乐观,毕竟人在压力大的情况下,还被别人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只会火上浇油、雪上加霜。相比之下,“夸夸群”就显得积极、健康了很多。

    当然了,作为一种娱乐消遣方式,偶尔玩玩“夸夸群”也没什么不好,但是正如记者所体验的那样,一些“夸夸群”里,夸来夸去就是那么几句话,已经形成了套路,难免让人审美疲劳。所以我们还是要学会自我调节,回归现实生活,用运动、阅读等健康方式让自己放松,选择适合自己的心理和情感支持系统,而不是依赖于别人的为夸而夸。    苑广阔

    “夸夸群”外确实存在求夸赞的刚需

    无论是去年的“怼怼群”还是现在的“夸夸群”,很难说其存在就一定有什么深文大义。求夸的人,也未必就是真的想要求人夸赞;而那些夸赞的人,也未必就是真的想要夸赞人。网络的出现放大了“无厘头”,很多人其实是奔着一种娱乐的态度加入这些群。简单地讲,就是“闹着玩”的,当真的并不多。

    当然,也不必否认,确实有人有着“求夸”之意。据称,复旦校园内兴起的“夸夸群”,就源于微信群友的一句“我想被夸”。

    求夸来自压力,互联网时代,虽然出现了网上网下两个世界,互联网更是扩大了娱乐新的连接,但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就不需要排解压力,就存在有效的疏解渠道。有社会学家表示,学生求夸的心态,表明生活中缺少激励,“年轻一代想通过这种方式,疏解个人情绪,包括压力或其他情绪。”这种观点,并非无稽之谈,很值得重视。

    也不只是大学生,疏解个人情绪的需求可谓无所不在。拿职场来说,就到处充斥着压力。而“夸夸群”以一种极致的形式,对接着这样的现实需要。

    因此,“夸夸群”固然有网络无厘头的特点,但“夸夸群”外确实存在求夸赞的刚需。有专家表示,年轻人在遇到压力时,应该学会自我调节。这固然重要,但于社会自身而言,也应该看到压力的存在以及疏解压力的需求。其实,不只孩子需要鼓励,大学生和走上岗位的人也有需要。    毛建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