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雁教授做客宁波图书馆 |
□通讯员 章笑笑 记者 朱立奇 摄影 张紫艺 阅读和书写之间到底是怎么样的关系?是杜甫所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是古人所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昨晚7时,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导,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徐雁,做客宁波图书馆“天一讲堂”,与现场的宁波市民分享了一场主题为:“‘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提升人生读写能力的中国文学名著书目”讲座。徐雁教授希望通过他的研究和总结,替这个问题给出合理的答案。 16部中国古今书籍值得细细品味 讲座前,徐雁先是表达了对于宁波这座书香之城的感动,并表示自己作为一个阅读推广人对天一阁充满了崇敬,更表达了在这里演讲的激动。 “唐诗古文游红楼,三城二白一世界。繁星野草晚饭花,背影目送又看见。”讲座伊始,徐雁教授先是朗诵了自己的一首小诗,其实这首4句小诗,每个字、词都代表了一个书名,分别是《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西游记》、《红楼梦》、《围城》、《边城》、《城南旧事》、《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繁星》、《野草》、《晚饭花》、《背影》、《目送》、《看见》。这一长串的书单中,有孩提时代就时常翻阅的《唐诗三百首》,有闻名海内外的四大名著,也有一些来自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作家所写的小说,种类丰富,值得回味。 面对台下不少学生听众,徐雁推荐小学生可以从《西游记》看起;至于初中的学子,徐雁推荐《三国演义》;高中则可以浅涉《红楼梦》。 “上面的书单中,《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写自己在北平成长的故事,被评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之一,读者能在文字中感受到温暖。《边城》看上去是小说,却是用散文的形式写的,可以让我们优雅地写作。至于《围城》会让我们直面相对残酷的人生,抛弃象牙塔内带出来的幻想。”他认为,以上种种,皆为好书,皆值得一看。 阅读能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广度 作为研究阅读几十年的学者,徐雁的家中不仅有着上万卷藏书,更写了不少书籍,光是宁波市图书馆收藏的就有近30本。“我们要读书,那么读什么书,答案很简单,就是尽量多读经典。”在徐雁看来,好的读物如同好的食粮,是“无公害”的。 徐雁教授特别强调要阅读中国的文学名著:“从封建时代的四书五经,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白话文著作,我们中国人阅读的内容突然之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我们还必须了解世界周边,大量的外国文学名著被翻译到中国来。但作为一个中国人,首先要把中国文学学好。” 随着西学东渐,中国人不仅要读中国古代经典,还要读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经典,还要读西方的经典,对于中国读书人而言,学习的“任务”就很重,徐雁总结道。 当讲座回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主题,徐雁教授分享了一个关于历史上宁波教育的故事。“来到宁波后,我看到了鄞县教育志里记载的故事:古代宁波教育,老师们先带着学生们领读三遍,学生就回到自己的位子上自己诵读,接着被喊回来背书,如果背不出回去继续朗读,直到会背诵。过程很简单,但是很有效。会背诵了,就记住了,记住了就能下笔如有神。”徐雁如此说道。 “阅读,能培养我们判断事物的能力,也能改变我们人生的宽度和广度。”徐雁总结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