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3月1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缙云村晚”姹紫嫣红竞芳华 乡村文化复兴传佳音

至今保存完好的1950年官店村春晚手戏本

    姹紫嫣红竞芳华

    乡村文化复兴传佳音

    2月28日晚,“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系列活动文艺演出在缙云县会议中心举行。从今年全县乡村春晚的优秀节目中筛选出来18个节目轮番上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缙云县是中国民间戏曲文化之乡,民间戏曲品种繁多,民间艺术家层出不穷,文化底蕴深厚。乡村春晚也是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70年前。据统计,2019年春节期间,缙云县18个乡镇(街道)开展了220多台乡村春晚以及民俗活动,覆盖率已达80%以上。

    缙云村晚通过广大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结合本土特色文化,由点到线、由线扩面,呈现出人人享受文化、人人创造文化的生动局面。如今的缙云村晚,已经唱响丽水,走出浙江,走向全国。

    □邱一文/文

    深厚的乡村文化沃土

    培育出鲜艳的“缙云村晚”之花

    今年春节期间,“缙云村晚”在缙云各街道、乡镇缤纷上演,虽说名字带着“乡土味儿”,可做工并不粗糙,音响、灯光、背景、布幕、服装一应俱全。街舞、小品、戏曲、小品、架子鼓、歌舞花样多,老人、妇女、儿童齐上阵,大众齐参与。

    “真好看!演员都是咱村民,演的都是咱身边的事儿。”笑逐颜开的乡村春晚观众每每这样说的时候,所表达的意思都是乡村春晚是一个村庄的集体精神记忆。乡亲们爱看,因为这里有“最真的心和最动人的情”,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春晚”。

    2019年除夕夜,新建镇偏僻的小山村周岭村春晚现场热闹非凡。在这里,有韵味十足的传统婺剧,有热情奔放的民族歌舞,动感十足的街舞等,节目丰富多彩,充满了时代的气息与魅力,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刚刚完成2019中央国务院春节团拜会演出任务的浙江婺剧团的当家花旦陈丽俐也赶回村里演了两个节目,精湛的演技和漂亮的扮相把整台村晚推向了高潮,赢得了现场村民的阵阵掌声。演完之后她与家人匆匆团聚后,又马不停蹄赶往北京准备央视元宵晚会的戏曲节目《金猪祝福》。

    陈丽俐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与其小时候在缙云的生活环境不无关系。据陈丽俐的妈妈李恋英介绍,缙云是有名的婺剧之乡,新建镇更是缙云婺剧发源地之一。她奶奶是在戏台前提篮卖货的,父亲从小就跟着母亲在戏台前听戏、学戏,长大后成了老戏骨,并建起了剧团。她从小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下,爱上了戏曲,并成为父亲剧团里的名角,后来还办过一个婺剧团,每年都会在金华东阳、义乌、台州、丽水等地巡演,大女儿出生的头天晚上还在台上演出。

    “陈丽俐从小在剧团出生,在剧团长大,在这个氛围熏陶下,从小养成了喜爱戏曲的性格。她小学没毕业就到武义二职小戏曲班学习,21岁到中央戏曲学院进修,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如今已经是浙江婺剧团的当家花旦。”

    缙云县五云街道官店村的乡村春晚早已名声在外。每年大年初一,精彩的表演让前来看演出的外地游客惊叹不已:“这么丰富,这么全面,这么多样的晚会,如果不是自己耳闻目睹,一般人真是无法想象。歌舞、小品、传统地方戏曲、红歌,央视春晚有的品种都有了,还带有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真的很不错。”今年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观看人数达到了近13万人次。

    据该村支书杨瑞其介绍,官店村从解放初期的1950年开始办春晚,至今已有70个年头了,从未间断过,已经成为官店村的优良文化传统和一张特色文化名片。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每年编排迎合时代具有地方特色节目,共贺新春,参加演出的全都是官店村男女老少。

    “我们村里上至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四五岁儿童,都能唱上一段,弹上一曲。全村1700多位村民,超过半数‘上了舞台能演戏,卸了戏妆能种田’,很多家庭都是全家同台甚至是四代同台演出。”杨瑞其自豪地说:“我们村还组织成立了业余婺剧团,舞蹈队、腰鼓队、太极队、民乐队、娃娃乐队、秧歌队、龙灯队等特色文化队伍,人才很多,每个村民都是多才多艺,每年的春晚都是村民抢着上的。”

    在缙云,不管是繁华的市区,还是崇山峻岭里的乡村,大家都喜欢文化活动,正是这种文化的积淀,形成深厚的沃土,孕育着“缙云春晚”。

    众乡贤不舍的情怀 撑起“缙云村晚”一片天

    要把各地的乡村春晚办好、办出特色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据了解,缙云县各级党委、政府不仅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稳定的公共文化投入保障和增长机制,还专门设立了“乡村春晚”补助专项,每个村补助6000元,切实保障开展“乡村春晚”活动所必需的资金。此外,还专门制作“乡村春晚”项目资金申报表下发到各乡镇(街道),每年发放补助资金50余万元。

    “一台晚会6000元是远远不够的,灯光、音响、还有场地布置这些都是硬成本,我们村的春晚经费主要还是靠村集体资金以及乡贤们的支持。”大源镇乡贤联谊会会长蔡志凡说。

    大源镇乡贤联谊会积极助力各村文化活动,为越陈村文化礼堂赞助一万元购置音响并积极参加节目,为岭后村文化礼堂购置全套音响设备(七万元左右),2019年春节来临之际,给全镇11个举办村晚的村提供1000元资金支持,还发动乡贤为村晚赞助资金。县人大代表、大源镇小章村蔡氏经济发展乡贤联谊会副秘书长蔡晓群就为村里的两台村晚赞助了7000元。

    “这笔钱我们也不叫乡贤白出!”小章村文化志愿者协会秘书长蔡碧正介绍说,为了活跃村晚的气氛,演出中间植入一些互动节目,需要准备部分奖品。我们就动员一些在外经商的乡贤赞助,乡贤赞助后,我们把赞助企业的名称植入在村晚背景中,并将产品、文化在晚会现场进行宣传,所以乡贤们都很愿意赞助,每年都争着出钱。

    “举办乡村春晚的最初目的是为乡村群众提供娱乐,但在提供娱乐之外,乡村春晚的价值和意义也日益丰富起来。比如,村民自编自唱、自演自赏自办的‘乡村春晚’聚人气、接地气,以娱乐的方式传播正能量,少了黄、赌、毒,少了打架斗殴,这对陶冶情操,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推进村民参与管理村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都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新建镇镇长陈斌表示,其实大多在外经商的乡贤们都很乐意帮老家做点事情,恰好村晚给了他们这样一个机会,每人出点钱就能够让大家聚在一起唱唱戏、看看表演,村民高兴,他们也乐意!

    据了解,春节期间缙云县的乡贤们为缙云春晚赞助了100万元左右,有力地保证了缙云春晚的开展。正是乡贤们的这份不舍情怀,撑起了缙云春晚的一片天。

    政府部门精心构建文化体系 引领“缙云村晚”走向辉煌

    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春晚”的活动质量和覆盖面,突出地域特色,结合缙云县实际,早发动、早谋划、早落实,确保活动有组织、有声势、有效果。缙云县委宣传部和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以下简称“县文广旅体局”)在春节前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成立领导小组,部署“乡村春晚”活动的相关工作,确定专人负责“乡村春晚”的组织、协调、统计等工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方案,培育活动品牌,培训骨干队伍,进一步提升乡村春晚活动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推动乡村春晚活动从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方面创新提升。

    据缙云县文广旅体局社文科科长王乐雅介绍,2018年陆续开展了婺剧、乐队、舞台表演、导演等一系列的培训,总共办了12期,共培训6000余人,2019年培训班也将继续举办下去。

    不仅如此,缙云县还组织开展了文化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县、乡、村三级骨干队伍培育,进一步充实乡村春晚骨干队伍,使得乡村春晚活动质量逐年提高。目前,缙云县登记注册的各种类型的乡村文化志愿者协会有60余个,每个村都有至少一名文化志愿者。

    陶丽君的老家在七里乡大园村周坎头自然村,她目前是五云街道文化站的负责人,也是文化志愿者服务体系中的一员。她的父亲陶岳付是从当地县婺剧团退下来的,退休后每年春节期间都被其他村子邀请去演出节目。因为全家人都各有才艺,每个人上去露一手,组个晚会完全没有问题,于是在陶岳付七十大寿上举办了第一届“家庭春晚”。从那以后,每年春节举办“家庭春晚”成了陶家的传统,到目前已经举办了4届。

    因为老陶“家庭春晚”的舞台在村里的老祠堂里举办,免费给村民观看,所以其名气越来越大,观众也越来越多,许多邻乡(镇)的村民都赶过来看,已经成为当地春节最热闹的一场“文化大餐”。

    今年63岁的杨晋平是官店村婺剧团的团长,也是一名村文化志愿者。她从8岁便开始唱婺剧,至今已经唱了50多年,她自小耳濡目染,无师自通,熟知婺剧曲调、台词。每年村里的春晚,她不仅要组织编排节目,保障节目质量,还会自己上去表演节目。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缙云县城乡逐渐掀起了乡村春晚、民风民俗活动热潮,朴实无华的当地村民都踊跃参与乡村春晚等活动的表演,“村晚”、民风民俗活动成了农民的“草根舞台”和才艺的“大晒场”,如一根火柴燃起一堆干柴的熊熊烈焰,激发起了乡村文化的繁荣,形成了凝心聚力的强大磁场。

    “‘全国村晚看丽水,丽水村晚看缙云’,缙云乡村春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多’、‘高’、‘特’的鲜明特色。登台演出的村民越来越多,演出的节目质量和舞台效果也越来越好,节目氛围越来越浓。” 县文广旅体局副局长朱勇自豪地说。

    以“缙云村晚”为驱动引擎 开创乡村文化复兴新高度

    近年来,缙云县以创建乡村春晚品牌为抓手,整合资源,上下联动,书写了一幅办村晚、爱村晚、看村晚的美丽画卷,看“村晚”聊“乡村”成为全县群众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年夜饭”。

    乡村春晚这一“农民朋友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服务的‘草根文化’”,如一双生花妙手,有力叩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乐章。

    现如今,“缙云村晚”已不再只是庆祝农历新年的一次文艺联欢,它正在成为城市最具魅力的文化符号、乡村旅游的新亮点、农村经济增长的新模式,也是践行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方式。

    “通过‘缙云村晚’示范创建活动的开展,自编、自导、自演的群众自办活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每年春节期间,我们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努力打造‘节庆有亮点、人人都参与’的家门口晚会,营造传统民俗与现代晚会结合的浓厚节日氛围,形成了村村有节目、人人都能演、个个能上台的特点,很好地诠释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缙云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潜春红告诉记者:“缙云是丽水市‘村晚’示范县,是缙云县的一张文化‘金名片’。通过举办乡村春晚,群众文化自信得到充分彰显,乡风文明显著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据悉,缙云县将以“缙云村晚”、“缙云仙都”、“缙云烧饼”等缙云品牌元素为基础,开展系列活动,吸引全国各地旅客来缙云旅游和体验,成为全域旅游的生态引擎,驱动乡村发展的“文化密码”,吹响全县乡村文化复兴的号角。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