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3月2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6医生救人”的幸运能否复制?

    3月25日晚上,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体育馆内一名正在打篮球的男子突然倒地,心脏骤停,恰巧同在一馆内打羽毛球的6名协和医院的医生看到这一幕,大家一边拨打120,一边展开了抢救,实施了心肺复苏和仪器除颤。大约半小时后男子恢复自主心律,被送往距离最近的同仁医院。(3月27日《新京报》)

    北京协和医院的6名医生加上东单体育馆配备的自动体外除颤仪,俨然就地组成了一个小型急救室,硬是将心脏骤停的打球男子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令人感佩。

    人们在大力赞扬6名医生治病救人、见义勇为的妙手仁心之余,也在为这名打球男子的起死回生感到幸运。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的标志,如不立即抢救,一般在数分钟内进入死亡期。突发疾病时恰好遇到6名医护人员在场,且有除颤仪助阵,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然而,这种太过巧合的幸运千里挑一,难以复制。其一,我国“救命仪器”配置率极低。除颤仪是救命的东西,但因为价格高约2万多元,且使用率不高,导致除颤仪在国内的推广情况不好,患者遇到除颤仪比遇到医生还难。

    其二,“救命仪器”不会用。我国专业急救知识极度匮乏、民众缺乏急救技能,即使看见了除颤仪,也因缺乏专业培训而不会使用,白白浪费了黄金救援时间,造成生命逝去的悲剧。

    其三,“扶不扶”仍是一个心结。遇到有人倒地,该不该施救?施救的方法对不对?万一没救回来,家属会不会讹我?要不要先拍照留证?……纠结、犹疑之中,或许生命的转机就此错过。

    公共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安全,“6医生救人”的幸运叩问急救窘境。面对危急病症,具备急救技能的专业人员、专业的仪器缺一不可。直面我国“急救技能匮乏”的现实,大力开展救护培训,普及急救知识,并借鉴发达国家及我国深圳特区的良法,政府牵头加大“救命仪器”配置密度,加上与“给施救者立法保护”一起,成为破除“扶不扶”社会困境、倡导扶危济困爱心正能量的强大支点,营造见义勇为、科学救助的社会氛围,创造更多生命奇迹,助推友爱和谐。斯涵涵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