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金华殡仪馆举办的一场体验“死亡5分钟”活动备受关注。记者从金华民政部门了解到,此次活动是从100余位报名人员中选取了7名体验者——他们躺进棺木中,闭上眼睛体验死亡。(4月1日《北京青年报》) 开展躺棺材体验“死亡5分钟”活动,参加者有社工、企业职工和大学生。特别是有大学生参加,有人就反对,认为这是对学生心灵的摧残。殊不知,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成年人,接受和体验生死教育是成年人的必修课,也是日常生活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不可逃避。 躺棺材体验死亡,让参与者直面人生谢幕的感受,传递更加珍爱生命、热爱生命、感恩生命、善待亲人的理念,从而引发人们对生与死的启迪与思考。这比单纯的说教更逼真、更形象,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开展这种活动,就是接受体验生命教育,能够让大学生对生命价值有反省的认识,从而读懂生命的真谛。 正如曾经有参加类似活动的大学生所说:“第一次躺在棺材中静静思索自己过去的20年,感慨良多,以后要更加珍惜时间。”“想通过葬礼活动,让学生珍惜生命,对自己负责”。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是水就要流动,是火就要燃烧,是花朵就要开放;同样,是人就会有生死,生生死死是自然现象。对于生,我们别无选择;对于死,我们应当正确面对。毕竟,对于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失之难以复回,理应好好珍惜,永远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过好每一天。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其生命是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然而因思想的存在,才使生命有一种超乎物质的永存。每个人应该驾驭好生命的思想,让人生过得有意义。即使死了,也正如鲁迅说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当然,生活并不是永远“风正一帆悬”。生活中只有5%的比较精彩,90%归于平淡,还有5%让你感到难受。如何面对这5%的“难受”呢?恐怕就是考验一个人思想境界的磨砺石。放大苦难的人,永远会感到苦难;淡化苦难的人,终究会尝到幸福。 而今,躺棺材体验死亡,不管是什么课,参与者和旁观者只有懂得了“只要是活着,就得珍惜每一天”,才算是上了一堂真正的人生教育课。吕路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