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戴露丹 张林霞 记者 孙美星)徐女士今年37岁,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她体态偏胖,平时还经常熬夜。 3月30日中午,徐女士一家人正在吃饭,其乐融融。“扑通”一声,之前好好坐着吃饭的徐女士突然神志不清,倒在地上。家人吓了一大跳,赶紧把她送到李惠利东部医院急诊科。 送到医院时,徐女士神志不清,两边瞳孔不等大,反射消失,呼吸音重,且伴有鼾声。根据检查结果,徐女士被确诊为“脑梗塞”。急诊科立即启动“脑卒中医疗小组”,进入卒中流程。 “在时间窗内,赶紧安排溶栓治疗。”会诊的神经内科林淑琴医生在完善相关检查后果断表示。据了解,药物溶栓治疗,就是用药物溶解掉堵塞在血管里的血栓,不过这种治疗方法并不是百分之百奏效,如果溶栓不成功,还可能要手术取栓。 这时,每分每秒对徐女士来说,都很珍贵。据家人回忆,距徐女士发病时间仅过去1小时多,正是在溶栓黄金时间内。溶栓20分钟后,徐女士神志转清,随后瞳孔恢复等大,反射开始恢复灵敏。回忆起刚刚发生的事情,一家人仍心有余悸,幸好及时送医,否则后果不敢设想。 林医生介绍,急性脑梗最佳的溶栓治疗时间是在4.5小时之内,这是救治的黄金时间。 神经内科专家提醒,徐女士这次发生急性的脑梗塞与其长期不规律的作息、饮食不当有一定的关系。一旦发生急性脑卒中要第一时间到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