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4月0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机经常没信号“与世隔绝”,每天活动区域是“从船头到船尾”

渔政小伙踏着海浪给渔家送平安

队员们在渔船上执法检查。 通讯员供图

    “我想过做个渔政小伙会很苦,但没想到会没日没夜泡在海上。”95后沈金辉是象山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大队的一名队员,一个多月前刚进队里工作,恰巧碰上“千名干部访渔(农)家、一线蹲点三服务”活动,连轴转的集中行动,让他深刻体会了这份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我这个年纪本该在外面疯狂奔跑,如今只能用脚丈量渔船。”他笑着对记者说,“我们队里有些同事,都快一个多月没回家了。与他们相比,我这点苦算不上什么。”

    □通讯员 俞莉 记者 吴丹娜

    老婆连续发烧4天,他抽空回去了一晚

    从3月8日开始,家住宁波的李智广几乎没有回过家。3月初以来,象山县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大队执法人员分组蹲守铜瓦门、下湾门等5个进出关口,对出港渔船开展24小时封门检查和海上执法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涉及船员证,渔船上救生消防设备是否齐全、是否按照规定放置,通讯导航设备是否稳定等。全队40余名工作人员以船为家,守护渔区平安。

    作为队里的副队长,李智广一直坚守在第一线,“连续四五天是常事,队员们吃住都在船上,船舱空间比较狭窄,休息的时候头也抬不起来,船上杂音很大,大多数时间都睡不好。”凌晨是最容易犯困的时候,也是李智广最担心的时刻,“晚上检查比较辛苦,疲劳容易产生精神上的松懈,容易发生危险。”

    一个多月的连轴转,李智广的声音有些沙哑,对家人也心存愧疚,“干这个工作很难顾及家里,蛮对不起老婆的。前段时间,她连续发烧4天,头疼脑热的时候总希望我能在。我抽时间回去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赶回单位了。同事们都在一线,如果你请假,你的工作就相当于要别人顶上,大家都很辛苦,这个口我开不了。”

    手机没信号是常态,提前向家人报备行踪

    1993年出生的刘金奎,进单位工作3年多,遇到晚上检查,他都会在驾驶台和船长大副聊天,“怕自己犯困,也怕他们犯困,相互聊天解乏。”他笑着说。

    现在的年轻人遇到手机没信号,这日子简直没法活了。但出海检查的时候,手机没信号是常态。刘金奎一开始也很不习惯,如今已慢慢适应这种“与世隔绝”的状态。刘金奎是山东人,一个人来象山工作,远在山东的亲人常常会记挂他,“刚开始我没有和家人提前报备的习惯,但有一次海上失去信号,家人联系不上我,快急疯了。”那以后,刘金奎都会向家人报备行踪。

    95后沈金辉是队里最年轻的,接到记者电话时,他正在执法船上。“我是石浦人,渔政码头离家就5分钟路程,已经半个多月没回去了!虽然离家近,但最近连轴转,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检查,方便起见还是待在船上。”这一个多月来,从船头走到船尾,从船尾走到船头成了他生活的常态。他笑着称“习惯了”。

    累计执法检查106船次,渔民从抵触变成主动配合

    可喜的是,队员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近段时间执法检查,刘金奎发现出港渔民的安全意识明显提升,船长证基本都能配备齐全,船员的持证情况也大有改善。

    “自3月9日检查行动开展以来,很多船老大都会主动询问我们检查的标准,比如灭火器应该配备几个,驾驶台、生活区域分别应该放置几个。而以往他们完全没有这种安全意识,通常将灭火器放在一个柜子里。”刘金奎告诉记者,出海检查的过程中,不少渔老大从原有抵触情绪,慢慢转变成主动配合检查,“以前都是我们的执法船主动靠近渔船,甚至是强行逼停,现在不少渔船看见我们都会主动停止前行,配合等待检查。”

    据悉,自“千名干部访渔(农)家、一线蹲点三服务”活动开展以来,象山县水利和渔业局全面梳理本县籍渔船、挂靠渔船、“三无”船舶、持有船长证书但实际无船舶人员,重点对未编组生产、无证驾驶、不听安全指令、未按规定穿救生衣等违法行为予以打击查处。截至3月29日,全县累计组织执法检查106船次,出动执法人员925人次,登船检查212艘次,责令停航暂扣证书35艘,责令渔船整改55艘,办理行政处罚案件56起,行政拘留4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