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象山县一书吧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书集。 |
城市里见惯了各种网红书店,而在东海岸,裹着咸湿的海风,可以静心阅读的海岛书吧、书房却正悄悄成为一些文艺青年热衷的去处。在象山,有人因为“书香”想住在这里。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适逢象山县第十三届陈汉章读书节开幕式暨书香集市拉开序幕,让我们一起进入美好的阅读时间。 海岛有书吧,阅读变得触手可及 周末上午,作为南田岛上唯一一家书吧——海岛书吧·鹤浦馆照旧开馆,馆里三三两两的读者各自安静地读着书。海岛书吧·鹤浦馆于去年4月23日开馆,为每一位到这里发呆、小憩的人提供了最好的放松空间。除了本地居民闲暇时会到书吧里看书消磨时光,但凡有外来游客,也必定会到书吧打卡,享受一段属于自己的阅读时光。 书吧藏书量达7000余册,内容丰富种类繁多。鱼形吊灯、渔网、海螺等室内饰品凸显象山的渔文化元素,内饰设计还融入“美丽南田 影迹海岛”摄影展作品。 张女士是鹤浦人,在宁波上班,生活节奏很快,总想追赶一些事情。“上班后发现,很多人的最大困扰就是不自由,每天必须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我甚至可以看到十年后的自己。”所以张女士每次回来必定会到书吧转一转,“以前岛上没这个条件,现在书吧开了,我每次回来都要来坐一会儿,翻看几本书再走。裹着咸湿海风,静下心来看看书,这是我串联都市和大海最后的精神依靠。” 因为书香,有人想就近买房子 在象山县提出“书香象山”建设、推进“半小时阅读圈”文化惠民工程之后,受益者越来越多。 44岁的心理教师程赞红一早带着书来到书房。几年前,程赞红和家人去新加坡旅游,宾馆对面就是公共图书馆,17层高的大楼,每一层都有不同作用,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都能找到自己对应的阅读区域,这让喜欢读书的她心生羡慕。不久,象山县图书馆率先探索建设免费开放、自助借还的实体图书馆新模式。 自去年1月开馆,程赞红就成了“城市书房·瑶琳馆”的常客。“以前看书通常在家里。在书房这样的独特空间,每一个进来阅读的人都遵守着轻声细语的法则。阅读,是孤独者的盛宴。书,是为了让相似的灵魂相遇。这种感觉是非常微妙的。” 因为程赞红经常到书房读书,所以丈夫朱宽龙也对这里产生了兴趣。 昨天一大早,他把自己想看的书理了理,和程赞红一起来到书房,各自找了一处角落坐下。相对独立而又安静的空间瞬间博得了他的好感。他说,从家乡湖北来到象山,这里有许多书店和书房,有温暖的灯光,这就是家的感觉。程赞红表示赞同,“我买房子肯定会挑离书店或书房最近的位置买,离书最近的地方就是家所在的地方。” 三年时间,诞生更多的海岛书吧 象山图书馆馆长林丹红还记得2016年11月,象山县图书馆首家24小时书房正式对外开放时的热闹场景。“人流一直不断,短短四天时间,就迎来2500余位集赞领卡的读者,借阅人次达到7600余人,4000册图书一借而空,工作人员又补了4000余册图书供市民借阅,才勉强满足大家的需求。”而截至目前,该馆共接待读者7万人次,借还书籍达14.7万册次。 随着“书香象山”的深入推进。截至目前,象山共建成3家城市书房、2家乡镇书吧和1家乡村书房,累计接待读者16万余人次,借阅书籍达19万余册次。书香飘进海岛和乡村,解决了人们看书阅读“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阅读触手可及。 近年来,象山不断筑平台、聚书友、引领城市全民阅读新风尚,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如“世界读书日”之际举行的象山县第十三届陈汉章读书节开幕式暨书香集市、“嗨 象山”阅读品牌打造等。随着“书香象山”活动的深入推进,林丹红认为会有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书房书吧,“小小的书房灯光很质朴很温馨很厚重,它也是象山的人文之光。书吧像是一个地方文化生态窗口,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人文精神的寄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化宁波2020建设计划公布,“书香宁波”建设任务居于首位。这既是对宁波千年文化底蕴和浙东学术的传承,更是新时期每一位宁波人拥抱全球市场的内涵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