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长镜头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5月0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年湖底泥变身美陶器

门杰拉坯的手法很娴熟

门杰在准备烧制陶瓷

用千年湖底泥烧制的陶瓷艺术品

柴烧作品十八罗汉

门杰在使用湖底泥进行试验性创作

湖泥地添加石英、紫木节土等原料后才可以拉坯

    变身

    美陶瓷

    季春时节,东钱湖环湖北路临湖的一片约400亩的土地略显杂芜。

    陶艺师门杰和同事常飞绕过一片芦荡,走到一片龟裂的土地上,将手中的铁锨深深插入泥中。门杰蹲下身来,将一把泥土捧在手中,悠悠地说道:“我们脚下这片地儿是东钱湖湖底泥堆起来的,别看其貌不扬,但在我们眼里,这些泥土可是‘宝贝’。”说完,便和常飞把泥土装进身边的编织袋里。

    装满两袋编织袋,两人返回位于东钱湖大道的东钱湖千年湖底泥陶瓷艺术馆。展馆里,琳琅满目的黑陶、白瓷、三彩、钱湖柴烧等各色陶瓷艺术品焕发着异彩,吸引着游人到此驻足欣赏。这些陶瓷艺术品,正是脱胎于东钱湖湖底泥,而这源于东钱湖的“千年第一清”。

    进入新世纪后,东钱湖迎来一场耗资百亿元的湖底清淤工程,大量湖底泥占用土地进行堆放,带来环境问题。一场对“千年湖底泥”的研究和探讨拉开了大幕。经过陶瓷专家和专业机构研究鉴定,东钱湖湖底泥是绝佳的陶瓷用泥。研究的结果让大家很振奋,但真正要把湖泥变身为陶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湖底泥被送到景德镇、泉州、洛阳等地,15位以上的陶瓷专家、匠人共同参与创作试验。制作过程千变万化,即便是从事陶瓷三四十年的专家,面对新的原料,也无法一蹴而就。“经常是做了一百个坯,最后只有一两个烧制成功,这样的结果让人一度很灰心,但我们还是坚持下来。”谈起试验的过程,门杰感慨不已。

    今年53岁的门杰和陶瓷艺术结缘已有30余年。一年前,作为陶瓷专家,门杰受邀离开故乡洛阳,来到东钱湖进行湖底泥陶瓷艺术品的研发与创作。而邀请门杰来东钱湖的是他的老乡马丙楠,一位年轻的三彩壁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湖底泥烧制陶瓷的技术逐渐稳定。2018年5月份在东钱湖举行的湖泊休闲节上,柴烧和钱湖钧瓷两样瓷器作为礼品送给外国友人,得到外宾的赞誉。

    看到团队研发的千年湖底泥陶瓷艺术品受到青睐,马丙楠心里踏实起来。“如今湖底泥和传统的陶瓷文化相结合的艺术品,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不少人想带一件回家,我们也在积极建设生产基地,让带有东钱湖印记的艺术品早日走进千家万户。”

    记者 张培坚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