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特别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5月1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媳说“我是婆婆的女儿,会代他尽孝” 婆婆说“媳妇是我精神支柱,想到她我才没倒下”

16年了,这个家,因爱还在

儿媳王瑛忙完家务后与婆婆邬静芬告别 通讯员供图

    “国际家庭日”前夕

    记者走进因公殉职民警王海波的家

    时间刚过早上7点,镇海居民邬静芬就开始了忙活:为丈夫吸痰、擦口水、翻身、擦背,打扫地面,准备饭菜,搓洗衣物……这样的生活,邬静芬已经坚持了7年。这里,是镇海炼化医院住院部一楼病房,是一个比家待的时间更长的另一个“家”。

    “只要老伴还在,家就在。”忙碌的间隙,邬静芬偶尔说起这句话。儿媳王瑛默默看着这一幕,心中涌上丝丝欣慰。这样的日子,她或许经历得更多,是7年,更是16年。

    5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家庭日”。记者走进镇海籍因公殉职民警王海波的家。如今,他的儿子已长大成人,成为了一名医科大学生,足可告慰英灵。

    □通讯员 陈饰 罗梦圆 记者 马涛

    老伴病倒后 她把家安在医院长达7年

    5月13日早晨,久违的雨水落下,天气再一次转凉。

    在镇海炼化医院住院部一楼的一间病房里,病床、医疗设备、生活杂物以及一张折叠躺椅占据了所有的空间。69岁的邬静芬总是忙碌着,尽力营造着病房中的“家”,让它处处透出一种温馨的感觉。

    病床上躺着她的老伴,自7年前患上坏死性脑膜炎后,渐渐变成了没有知觉的“植物人”。守候在床边,每当聆听着呼吸机里传出的粗浊声音,邬静芬会告诉自己,他还活着。

    “老头在,家就在。”她一面为老伴翻身,一面淡淡地说着这些年的不易与苦痛。

    偶尔,邬静芬会想起儿子,会想起那个永远带走儿子的秋天。    

    2002年10月7日,镇海骆驼派出所民警王海波在执行公务时发生交通事故,抢救无效,因公牺牲,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1岁。

    很难说老伴的患病和儿子离世两件事之间有必然联系,但邬静芬看到,原本还在打工的老伴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了。

    “老头子很倔强,从不在家里和我眼前落泪。”邬静芬说,但她知道,老头子往往一面做账,一面默默泪流满面。2年后,他病倒辞工,更在数年后的一天,彻底瘫在了家里的地上。

    邬静芬回忆说,起初,院方医生以为是脑溢血,数次会诊后才确定为坏死性脑膜炎,从此踏上了漫漫求医路。

    医生告诫她,这种疾病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坏,病人会逐渐趋向植物人状态,让她做好思想准备。邬静芬表态:“治!我陪老头子一起。”

    镇海、宁波、杭州、上海,这条求医路来来去去,说不尽苦楚,道不完辛酸。一路跌跌撞撞,两口子已在七八家医院累计住满7年。

    将儿子培养成人 是对丈夫最好的挂念

    有时候,邬静芬会很心疼儿媳王瑛,“她真的挺好,这些年,她和我一起捱过来,把孩子带大,很不容易。”

    在招宝山街道胜利东弄住所内,王瑛把相簿里的英俊面庞擦了又擦,哽咽着说道:“海波,你放心,我们儿子鼎立在广西科技大学读书挺好的。”

    自从王海波离开后,王瑛一门心思操持家务、带好孩子,至今仍是单身。她说:“和别人比起来,我就当海波受组织委派出差了。”

    然而,回想起当天的情景,无异于又一次午夜惊梦。当时,王瑛的母亲也在家中帮她带孩子。担心天天痛哭的王瑛出事,母亲整日陪在身边,想尽了各种各样的话劝她,一直劝到无话可说为止。

    尽管内心悲伤,但在面对人生重大转折,生活该怎么继续时,善良的王瑛还是很快做好了选择。

    “儿子小,公公婆婆年纪大了,不能把儿子甩给公婆。”王瑛说。她服从组织安排,到镇海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上班,全身心地投入新工作,同时管住家庭,孝顺公婆。

    孩子在牙牙学语、慢慢成长。有一年,幼小的鼎立放学回来,呜呜哭泣:“同学说我没有爸爸。妈妈,我的爸爸在哪里?”王瑛强忍泪水,跟儿子说起了故事:爸爸是一个英雄,一个超级英雄。别人的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做的事,妈妈也能做到呢。直说得王鼎立自豪万分、信心十足。

    类似的故事,在母子俩的生活里,俯拾即是。王瑛说,哪怕再心痛,自己从不在孩子前面落泪。只有坚强的母亲,才能带动孩子。在王瑛的教育下,孩子品学兼优,满满的正能量。因为,他有一个“英雄爸爸”。

    如今,王鼎立已经是一名医科大学生。

    她决定留下做婆婆的女儿 代自己的丈夫尽孝

    “姆妈,我妈妈煮了新鲜的野山笋,快来尝尝鲜。”几乎是听着开门声,儿媳王瑛就知道是婆婆邬静芬回来了,她一边在厨房里忙活,一边招呼着她。

    “姆妈,别忘吃饭。天热了要擦澡,在医院一定要想办法睡好。”吃完饭,王瑛一面打扫着卫生,一面对准备回医院的邬静芬说。

    老伴住院后,邬静芬的轨迹延长到来回20公里。如果有事回家,她要计算好公交车时间,因为病房里离不开人,而每次都是王瑛帮着掐时间,成了邬静芬的“小棉袄”。

    “晓得了。你经常念叨,怎么感觉比我年纪还大啊。”邬静芬喝着水,收拾着东西,乐滋滋地回答。听着这两人温馨不已的一问一答,谁能想到她们是一对婆媳而不是母女呢。

    邬静芬好几次说,“王瑛是我的重要精神支柱。想到她,我才没有倒下。”当年,王海波出事后,邬静芬想到儿子想到儿媳,心痛不已。她说,王瑛只有20多岁,花一样的年纪。她怎么办呢?

    同一时间,王瑛和母亲一面商量,一面暗暗拿定了主意:“婆婆的独生子不在了,我家妈妈有两个女儿。就当我妈妈少生一个,我做婆婆的女儿,为她尽孝吧。”她决定,守着儿子,在两位妈妈的帮助下,把家庭重新立起来。

    这些年来,婆媳俩的互动非常有爱。

    日常,王瑛为婆婆送菜、送衣服。看到她操劳不已,又买来人参、山葛粉让她补补身体。当邬静芬头上渐渐冒出白发时,王瑛劝说她去染一染。

    “我甚至都不敢想没有王瑛在,这个家会变成什么样子。”说到儿媳的好,邬静芬似乎总也说不完。王瑛总是微微笑着,淡淡说道,“说真的,我倒是松了一口气。”

    ●同步播报

    2018年度浙江“最美家庭”揭晓 宁波10户家庭上榜

    本报讯(通讯员 何萍 记者 滕华)在第26个国际家庭日来临之际,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妇联共同主办的“我和我的家风——2018年度‘最美浙江人·最美家庭’发布会”日前在嘉兴海盐举行。2018年度100户浙江“最美家庭”,通过群众发现、家庭自荐、媒体寻访和各地推荐等形式,经推选、评议和公示,从全省1600余万户家庭中脱颖而出。

    宁波10户家庭上榜,他们分别是:徐秀琴家庭(宁波市海曙区白云街道) 陈照玉家庭(宁波市江北区中马街道)

    林爱珍家庭(宁波市镇海区澥浦街道) 徐既仁家庭(宁波市北仑区白峰街道) 刘满丽家庭(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

    陈存娣家庭(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  周静家庭(余姚市黄家埠镇高桥村) 黄维强家庭(慈溪市逍林镇林西村)

    秦巧莲家庭(宁波市宁海县桃源街道)陈晗家庭(宁波市象山县丹西街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