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伟良手中就是“脱毒马铃薯”,改良后的品种,亩产增加了30%。记者 崔引 摄 |
在众多蔬菜中,土豆是宁波人餐桌上的一“宝”。宁波人还特别喜欢吃“小黄皮”,就是那种个头小小的黄心土豆。 不过,你已经多久没有品尝到口感又粉、又沙、又糯的“小黄皮”了?“小黄皮”土豆多年来一直受到品种退化问题的困扰。一“豆”难求,这可不是什么饥饿营销,而是“小黄皮”已深陷“减产”、“品质下降”的困境。 □记者 石承承 现状 “小黄皮”品种退化严重 说起“小黄皮”的产销现状,宁波市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高级农艺师王芳用四个字来形容,“供不应求”。 她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旱粮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及应用。 一组不完全的统计数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王芳的说法:目前我市“小黄皮”每年的种植面积在8万亩左右;这8万亩的产量仅能满足宁波人土豆需求量的40%。 “小黄皮”目前遭遇的尴尬不止于此。自上世纪50年代引入品种以来,宁波农户种的“小黄皮”多是自己留种,如今种薯退化严重,品质逐年下降。 “市面上来自福建、山东、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多个省份的外来土豆,个头多偏大,适合切丝、切块,本地人还是更偏爱地产‘小黄皮’。”王芳说。 突破 口感好产量高,新品将面市 为满足宁波人对“小黄皮”的口腹之欲,五年前,一个名为“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的项目正式上马。 这个项目的目标很明确:改善地产马铃薯的品质。简单来说,让更多人吃到“有小时候味道”的“小黄皮”。 在过去的五年里,王芳和她的同事们从7000多份实生苗中筛选出3份实生苗,“就在今年1月,有1份实生苗进入省‘区试’。” 一旦通过“区试”,也就意味着这一品种的性状区域稳定,经过省非重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就可以向农户大面积推广。 这一新品种,“口感十分接近‘小黄皮’,而且亩产量可达3500斤,比目前普遍亩产2000多斤,要高出不少。”王芳说。 “我们目前取得的另一项突破是通过茎尖脱毒技术实现种薯的提纯复状。”王芳说。 这是一项非常具有“黑科技”感的技术:种薯发芽后,在茎尖1毫米到3毫米的位置,在显微镜中剥取0.2毫米到0.5毫米的无病毒茎尖,接种到培养基中,克隆出无病毒马铃薯植株。“经检测不含病毒的马铃薯苗培养出来的小种薯不会受病虫害的影响。”王芳说。而这也是“脱毒马铃薯”这个名字的由来。 市场 地产土豆行情不错 5月22日中午,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李伟良仍坚持在田间“淘”土豆。位于海曙区鄞江镇金陆村的伟良农场是“脱毒马铃薯”的一处试验基地。 “相比普通种薯,‘脱毒马铃薯’一年可以种三季,填补了地产土豆冬季种植的空白。”对像李伟良这样的农户来说,在地产土豆稀缺的冬季,他的“脱毒马铃薯”在市场上可以卖出10-12元/斤的“高价”。 “我是从去年开始引种的,从目前自留种的栽培来看,第二年的产量要比第一年还高。” 宁波市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严成其说,从去年开始,他们已经在海曙、宁海等地推广试验“脱毒马铃薯”50余亩,“亩产量在3500斤左右,和原来相比,增长了3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