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5月27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眸历史 点亮未来

东方港城的红色故事永远流传

◀新四军老战士肖林

    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准备,《红色记忆 见证东方港城与共和国新生》这组专题报道,在宁波解放70周年到来之际,与读者见面。

    从资料预备、史料通读,到确认对象、登门采访,再到举办座谈会、图片展,我们共推出15个整版的报道,将东方港城的红色故事娓娓道来。

    □记者 朱立奇  摄影记者 张培坚

    亲历者日渐稀少 采访刻不容缓

    记者为了了解这段历史,辗转找到了中共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和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家和教授。党史专家向记者推荐了两本书:《宁波解放纪实》和《辉煌宁波六十年》,书中大到全国局势、解放军进军路线,小到战斗细节、军民鱼水情,一一记录,内容非常翔实。

    由于宁波解放至今已过去70年,每逢整数年,都会有大量报道出炉。为了找到新亮点、新题材、好角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记者几乎每周都要去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报到”,与该会负责人一起研究和确定采访对象。

    从当事人的身体现状、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倾诉意愿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我们一共确定了包括郑君伦、肖林、穆崇德、孙阿和、叶文艺等红色老人在内的15位采访候选对象,并按计划确保顺利采访到其中12位,剩余3位如果条件允许也争取一起采访。

    红色精神感动一座城 文章刊发后反响强烈

    接下来就是实地采访。记者先登门拜访居住在市区的红色老人,接着采访范围向余姚等周边扩展,最后还前往上海进行采访。

    《怀敬重之心 守护书香之城千年文脉》、《诞生在血与火的“麓水报”讲述宁波解放故事》、《打游击和剿匪战斗,好像就在昨天》、《儿时长辈们提起的地方,我在宁波解放那天看到了》等稿件依次刊出。随着报道的推出,许多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被众人所知。

    以余姚陆埠镇的红色老人孙阿和的故事为例,稿件刊发后,许多余姚的读者通过拨打新闻热线和在微信公众号留言等多种方式,表达了对这位参与解放家乡的红色老人的敬意。有余姚当地研究党史的同志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先前只知道余姚地区最早的革命烈士孙长卿,却不清楚孙阿和就是孙长卿的小儿子,现在知道了,同时还了解到孙家的那块“一门光荣”的牌匾是重要的历史见证。

    同时,一些热心读者和革命先辈后人,看到了报道后主动提供了线索。如沈季民讲述其父亲沈宏康在解放前坚持隐蔽斗争,为宁波解放尽绵薄之力的故事。此文章一出,得到了多位老同志的表扬。

    历史照进现实

    引领后人砥砺前行

    回眸历史,是为了照亮现实。按照报道要求,我们在采写过程中力求历史与现实交融,既写过去,也写现在,还要展望未来。比如,《从一艘民船到解放海岛指挥舰 这纸契约成就“英雄三号”传奇》这篇报道,讲的是个跨越70年的故事。不仅写到民船支前成为“英雄三号”的故事,还写到昔日的“英雄三号”,今天依然静静停泊在白沙码头旁的甬江中。报道刊发后,就有读者带着孩子去实地探访。再比如,关于天一阁的守护者郑君伦的报道中,记者特意提到,郑老也关注到了天一阁被评为5A级景区的消息。

    此外,5月23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系特地邀请中共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宁波大学等单位的专家与亲历宁波解放的老同志、亲历者的后人等社会各界人士齐集一堂,举行“红色记忆——纪念宁波解放70周年座谈会”。与会者不约而同地谈到:红色精神必将带领年轻一代砥砺前行。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70年前的故事,5月25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系在天一广场举行了“红色记忆·宁波解放70周年图片展”,展览吸引了许多市民,他们边看边感慨:70年的变化太大了,这些历史值得铭记!

    听着一句句对英雄的赞扬,我们深深地感到了这次寻访的重大意义,一股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