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他不懂,也不是一点儿都不懂,多少知道一些;说他懂,分内的事儿又办不明白;说他不作为,但人家也干活了。你说急不急人?”某县委书记说。有些地方的业务干部对分管业务不熟悉,对最新政策一知半解,工作总是落实不到位。遇到问题自己不懂,也不深入学习研究,这种“夹生干部”已成为改革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影响基层政策落实,甚至衍生软性不作为。(5月29日《半月谈》) 不可否认,“夹生干部”已成为改革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影响基层政策落实,甚至衍生软性不作为。治理“夹生干部”,应成为干部管理中的一种制度常态。 “夹生干部”,首先是在思想上“夹生”。主要表现在“四不”,即不学习、不思考、不改革、不创新。其次,这类“夹生干部”在工作实践中,也喜欢走两个极端,要么占着岗位不作为,抱着“少干事就少犯错,少犯错就是好官”的消极观念,只做和尚不撞钟;要么当官做老爷,仗势欺人乱作为,办事武断粗暴,甚至不依法办事。 不可否认,思想和工作上“夹生”,是导致“夹生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症结所在。因此,治理“夹生干部”,是推进干部任用制度改革,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竞争激励机制的迫切需要,更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执行力的迫切需要。 换言之,治理“夹生干部”,需添一把“问责”旺火。要突出“问题导向”机制,对发现和暴露的问题坚决处理、处理到位,决不迁就姑息,从根本上扭转有的官员“不尽职、不尽责、出了问题无人负责”的状况。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治理“夹生干部”,能够有力的荡涤不正之风,使勤廉办事、务实为民、环境优化等新风气,得到有效的倡导。随着治理“夹生干部”的持续开展,我们能够看到奖勤罚懒制度的建立健全,能够看到廉洁透明的政务面向群众,能够看到优质服务吹拂民心,能够看到高效履责成为新常态。张西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