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酷学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6月04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妙用“碎片时间” 把垃圾分类变成师生自觉

这所中学在垃圾分类上的做法值得说道说道

    晨问、周评、月测;校园广播、期中试卷、校本教材。看似互不相关的“动作”,因垃圾分类而紧密关联。在曙光中学,校园生活中的碎片时间被巧妙运用,融汇成“绿色·分类”的校园新生态,新时尚。

    据悉,这所学校有师生3000余名,直接带动3000余户家庭参与垃圾分类,影响超过万人。本学期初,该校成功申报2019年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创建。

    □记者 徐叶 通讯员 徐谅慧 陈晓燕

    妙用时间 潜移默化教育学生

    在曙光中学,垃圾分类被“渗透”到细微之处。从观念深入、知识传播到实操准确率,都尽量利用碎片时间来完成。它是早晨到校的一次微竞赛;是午间广播中的一首歌曲;是期中阶段检测后的一项“加试题”;是每周固定一次的“变废为宝”时间。

    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早上入校,预先被抽中学号的学生们就会经历一场垃圾分类知识抽问:树叶属于哪一类垃圾,学校垃圾分类的口号是什么,三化包括哪些具体内容?竞答结果将计入班级成绩。这一问一答虽简短,对学生的触动却很大。“经过一段时间的随机抽查,我们发现学生的知识盲区日渐减少,日出错率不断下降。”老师说,每周都有不同程度进步。

    “垃圾分一分,曙中美十分”“垃圾不落地,曙中更美丽”,每天中午12点,学校都将垃圾分类口号作为校园广播的开播词。此时,师生可能正享受午餐,也可能漫步校园,美妙的音乐、校园新闻以及插播其中的垃圾分类知识随处可听到。“校长,垃圾分类做得好的班级,是不是能拥有点歌权?”俏皮的学生还不忘为班级争取各种“福利”。

    学生们早已习惯,完成学科的最后一门测试,会加试几道垃圾分类题,同样涂卡答题。每周固定一天,班级会统一回收废品、处理“有毒有害”垃圾。作为卫生检查的延伸,师生组团抽检,连校长室也不能例外。一周一次红黑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师编撰的垃圾分类校本教材《分·享》大大提高分类知识传授效率。

    走出校园 家庭社会合作共建

    垃圾分类工作,细致而繁复。让师生浸润其中,反复习得或许会显得机械,将“融创”理念引入其中,在校园里、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激发出了无穷的活力。

    校园里,课程交融了,创意无限。在主题班会中,嵌入垃圾分类相关内容,形式很活泼。比如曙光中学114班学生设计了四色垃圾桶,115班同学利用“抖音视频”报道身边的标兵,还有利用废品制作工艺品,将垃圾分类演绎成“音乐剧”的。学科设置也有涉及,比如语文课学写讲稿时,以垃圾为主题,一举两得,相得益彰。

    小手拉大手,作为初中生的曙光学子,影响力更大了。发动父母参加垃圾分类活动,将学校里的垃圾分类习题带回家,测一测父母能拿几分?在家中垃圾桶的上方挂上一块小黑板,碰到不知如何分类就记录下来,一同解决。101班的王同学,还提出了“3+X”的概念,不光家庭分类垃圾桶越设越多,在家参与垃圾分类的队员也从家庭拓展到了社区。与小伙伴们一起努力,更有劲头。

    除了联合社区一起搞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学生们联络相关公司在学校里建设智慧垃圾投放系统。擅长社会调研的曙光学子还主动“盯”上了环卫工人。在一次实践活动中,有学生发现,环卫工人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并不深入,这在很大程度影响人们前期所做的垃圾分类工作。为了破解弱项,学生们多方奔走,引起了各方重视,也极大提高了初中生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