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环境日。昨天,市生态环境局公布了2018年宁波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去年,宁波的环境质量越来越“健康”了。特别是市民最为关注的水和空气,主要水源地水质保持优良,地表水水质优良率稳步提升,劣Ⅴ类水质全面消除;中心城区PM2.5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臭氧污染得到初步遏制。 □记者 林伟 通讯员 陈晓众 大气环境: PM2.5年均浓度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那每一个单项的“体检”结果究竟如何呢?先来看看市民最为关心的大气环境。 2018年,市区(不含奉化)空气质量继续好转,PM2.5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33微克,相比2017年PM2.5年均浓度下降10.8%,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每立方米35微克);达标天数比例87.7%,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全年空气质量达标320天,超标45天,其中轻度污染36天,中度污染8天,重度污染1天。 全市除慈溪市、余姚市、江北区和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外,其他区域六项常规污染物均达标。 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98,同比下降0.33;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国家生态环境部169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21位,在省内11个地市排名第6位。 “体检报告”也找到了隐患:市区环境空气复合污染特征明显,主要污染物为臭氧和PM2.5;臭氧超标29天,超标率7.9%,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已成为影响我市空气质量的关键因子;PM2.5超标14天,超标率3.8%,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 而对于市民最为关注的灰霾天气,体检报告显示,“病情”比前一年又有好转。2018年全市霾日共25天,比例6.8%,比2017年减少13天,下降3.6个百分点。 水环境: 34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和大气环境一样,大家对水环境的关注度肯定同样很高。水对于环境,就像是血液对于人体,“体检报告”对此自然也是格外重视。 去年,我市地表水水质总体有所改善,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均有较大幅度提升,无劣Ⅴ类水质断面;地表水80个市控监测断面中,水质优良率80%,比2017年提高8.7个百分点;功能区达标率86.3%,比2017年提高6.3个百分点。 但部分地区水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平原河网及小微水体污染仍然较重,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石油类。 其中,甬江水系各支流源头及宁海、象山境内入海溪流水质优良,功能达标率相对较高,平原河网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相对较低,平原河网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总磷、氨氮等。 各水系水质为优至中度污染,其中甬江水系、入海河流和湖库水质为优,鄞西河网和北仑河网水质良好,余姚河网、慈溪河网、鄞东河网和镇海河网为轻度污染,江北河网水质为中度污染。与上年同比,甬江水系和奉化入海水质有所好转,江北河网水质明显变差。 让市民能放心的好消息是,2018年饮用水源水质良好,全市重点监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34个,水质达标率100%,其中Ⅰ类水的水源地1个,Ⅱ类水21个,Ⅲ类水12个。 自然生态环境: 我市各地均为优或良 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是按照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环境质量等5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的,用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表述。 2018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较好水平,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80.3,等级为优(EI≥75),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排名第6。与2017年相比,EI指数下降了0.1,生态环境状况无明显变化。 镇海区、慈溪市、江北区生态环境状况为“良”,其余各地均为“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