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在现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6月06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像亲人一样照顾孤寡老人,10年来免费为居民测量血压……

江北繁景社区“邻里邦”获省级大奖

社区居民说:“他们不是亲人,可是比亲人还亲!”

邻里邦志愿者赵平上门看望结对老人许康华。

    街道社区搭建平台,组建“邻里邦”志愿者服务队,哪位居民有困难,一个电话或一个微信,就有志愿者上门服务。最近,江北区文教街道繁景社区“邻里邦”志愿服务队的事迹,得到了一致好评,被浙江省政府评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成绩突出集体”奖项。

    一个社区的志愿服务组织拿到了全省大奖,着实不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昨天记者走进了繁景社区进行了解。

    □记者 陈善君

    通讯员 王思远 王菁菁 文/图

    七旬孤寡老人摔伤了

    他们像亲人一样照顾

    “我是74岁的孤寡老人,只能打电话给繁景社区请求帮助。许波书记和赵晓燕老师,百忙中挤时间,很快到我家。许书记亲自呼出租车,护送我去中医院,挂急诊、推轮椅、陪我看病……”这是江北区文教街道繁景社区居委会收到的一封居民来信,写信的这位老人姓许。而社区书记许波和赵晓燕,都是该社区“邻里邦”的志愿者。

    去年9月,独居孤寡老人许奶奶,一个人从长沙坐火车回宁波,途中她不小心摔倒,造成脊椎压缩性骨折。列车员采取临时救护后,她回到宁波治疗。可是家里没有亲人,于是她拨通了社区的电话。

    “邻里邦”志愿者许波和赵晓燕得知此事,当晚立即赶到老人家里,帮老人送到医院治疗。之后社区志愿者又多次送她去医院,关心伤情。于是就有了许奶奶写给文教街道的这封感谢信。

    早在多年前,社区网格长小葛在走访中,发现许奶奶是位孤寡老人,于是就将她列为社区的重点关注对象。2017年,“邻里邦”志愿者主动上门,与老人结了对。

    在社区里,记者也见到了许奶奶。“他们对我像亲人一样。比如志愿者赵平老家在慈城农村,经常会给我带老家种的蔬菜。前段时间,赵平和儿子一起,还带我去看电影《流浪地球》。”许奶奶说着,眼里充满了感动。

    产后母亲想给婴儿送母乳

    一个电话“邻里邦”就来了

    住在丽晶国际小区的沈女士现在孩子已经3岁了,碰到“邻里邦”志愿者,还会对孩子说:“你看,这位阿姨当年还为你送过母乳呢!”

    三年前,沈女士刚生完孩子回到了家里,孩子因为黄疸比较高,还在住院。

    沈女士丈夫是一名警察,平时工作特别忙。那一天丈夫值班,而保姆家中临时有事也不在,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当时她想给在医院的孩子送母乳,但找不到人。于是试着拨通了社区电话。令她没想到的是,“邻里邦”志愿者第一时间赶到她家,帮她将母乳到医院。上午、中午、下午,一天送了三次。

    这件事让沈女士颇为感动,感觉这个社区帮扶团队做的事情特别有意义。于是月子坐出后,她找到了社区居委会,表示自己也想加入“邻里邦”志愿者团队。

    “我有英语特长,我可以帮助社区做翻译!”沈女士说,因为繁景社区有个国际村,这里居住的华侨和外国友人特别多,他们经常要到社区里来做登记,特别需要英语翻译。

    于是,沈女士从一名受助者成了志愿者,现在社区里一些标识标牌的英文,都是沈女士翻译的。

    “邻里邦”志愿者郑大妈,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她是退休医生,每星期二,郑大妈就会带着血压测量仪器来到社区居委会办公室,从早上8点半到11点多,一直为社区的居民免费测量血压,这样已经坚持了十年,不管刮风下雨,她从来没间断过。

    不是亲人胜亲人

    “邻里邦”队伍越来越壮大

    繁景社区是一个国际化的社区,里面有繁景花园、国际村、丽晶国际等小区,居住了许多华侨以及国外友人。作为宁波的一家涉外社区,如何为外籍友人服务好始终是社区的重点工作,因此很多年前社区就组建互帮互助的志愿服务平台。

    有的华侨,子女都在国外,自己年老,一旦有事家人不在身边就照顾不到,于是结对的居民就会帮助他们。有时候结对居民忙于工作,家里年幼的小孩没人照看,受助的老人又反过来帮助他照顾小孩。长此以往,邻里之间就形成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系,逢年过节都要一起过。

    2015年社区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平台,为服务平台取名“邻里邦”,进一步吸引了志愿者,扩大了服务面。多年来,“邻里邦”志愿者服务队伍越来越壮大,现在已经有145名志愿者,分成十个服务组,除了助困帮扶,还有环境卫生、青少年教育、文明创建等众多小组,他们的爱心故事讲不完。

    今年5月,江北区文教街道繁景社区“邻里邦”志愿服务队,被浙江省政府评为“浙江省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成绩突出集体”大奖。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