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垃圾分类 四色甬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6月1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报四路记者直击甬城垃圾分类情况

居民知晓度高 分类细节待提高

柳锦花园,有垃圾丢在垃圾桶外

四季云顶小区保洁员丁仁军正在二次分拣

北岸琴森云琴苑,吴老伯带外甥女投放纸盒

金海岸社区把电表箱喷绘上垃圾分类宣传图

    宁波市垃圾分类工作,自2013年起,已走过6个年头。6年来,垃圾分类从无到有,再到家喻户晓,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成了都市生活的新时尚,宁波经验也吸引了不少兄弟城市前来取经。

    昨天起,都市报系每天派出四路记者直击社区、街边店铺、写字楼、商场、酒店宾馆、火车站等地的垃圾分类情况。表扬进步的同时也寻找不足,我们期待宁波垃圾分类工作越做越好。

    ●时间:上午9∶00  ●地点:海曙区柳锦花园

    垃圾混投现象仍存在 推奖惩制度提升成功率

    记者来到海曙区南门街道柳锦花园社区,看到垃圾分类宣传氛围浓厚,垃圾分类宣传栏就设在小区门口,公示的具体负责人信息齐全。

    进入小区后,记者在一个信报箱的旁边看到了两个垃圾桶。打开厨余垃圾桶可以看到,垃圾混投的情况仍然存在。一个垃圾袋里,有饮料包装盒和废塑料等。而在其他垃圾桶里,也可以看到有厨余垃圾投放。随后,记者在该小区另一个投放点,也发现类似情况。

    就在记者采访时,一名家庭主妇将手中的两袋垃圾扔进了厨余垃圾桶里。记者问她垃圾分类了没,她说两袋都是厨余垃圾。当她走开后,记者打开垃圾桶,发现两袋垃圾都没有分类,而是混装在一起。

    记者还随机采访了多名居民,他们都表示知道垃圾分类,社区也上门指导过。“以前不会,现在会了,虽然麻烦一些,但已经习惯了。”一名60多岁的阿姨说。

    就在记者采访时,小区负责垃圾分类的第三方工作人员赶了过来。她说小区每天垃圾投放集中在上午八九点钟和晚饭后,早上好多居民可能赶着上班,分得不太好,晚上相对会好一些。对于没有分好的垃圾,他们有督导员进行二次分拣,以保证成功率。

    柳锦社区相关负责人还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注意到了小区居民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正在做撤桶并点工作,目前四个垃圾房已配置完毕,下一步将通过居委会和物业,并制定奖惩制度,多管齐下提升垃圾分类的成功率。边城雨 文/摄

    ●时间:上午8∶00

    ●地点:鄞州区惠风社区四季云顶小区

    张贴示范户光荣榜 保洁员高峰期蹲守

    四季云顶小区仅有4幢住宅楼,建成已有10余年了。

    “混放是垃圾,分类成资源”“环境保护在心中,垃圾分类在手中”……一走进小区,到处都能看到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墙上张贴着有关垃圾分类的趣味游戏,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宣传垃圾分类。

    在2号楼门口,醒目张贴着垃圾分类责任牌,责任人、督导员和分类员的名字和责任范围一目了然。右侧还有一张示范户光荣榜,“垃圾分类”的氛围很是浓厚。

    正值上班早高峰,很多居民下楼都会顺带一袋垃圾,丢进垃圾桶。记者现场蹲守了15分钟,有21个居民下楼丢垃圾,其中两个分错了。一个男士直接用纸板箱装着吃剩的泡面桶,丢进了“厨余垃圾”桶。另一个女士则在生活垃圾中混了吃剩的西瓜皮。

    但这些混丢的垃圾,都没有逃过保洁员丁仁军的眼睛。“你看,这盒泡面都吃完了,就属于生活垃圾,应该放入‘其他垃圾’,如果还有汤汤水水,就属于厨余垃圾。这些知识我们都培训过了,清楚得很。”正说着,他随手将泡面桶放进隔壁的“其他垃圾”。

    每天早晚高峰,小区的保洁员都会蹲守在垃圾桶前。“可回收的拿出来,没有分类的我们就分分好。我们小区垃圾分类宣传很到位,居民环保意识比较强,不算太累。”薛曹盛 文/摄

    ●时间:上午7∶30  ●地点:江北区北岸琴森云琴苑

    为增强孩子环保意识 祖孙俩一大早来丢垃圾

    记者一早就来到北岸琴森云琴苑。离小区入口不远处整齐划一地摆放了绿、蓝、红、黑4个垃圾桶,分别有“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标识。记者打开后发现,过期药品、废旧灯泡、杀虫剂空罐等“有害垃圾”被放置在红色垃圾桶内,纸盒、废旧木砧板则存放在蓝色垃圾桶内,垃圾分门别类非常细致。

    离垃圾桶不远处,还设有“搭把手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站”。记者检查垃圾分类情况时,恰巧碰上带着外甥女来投放垃圾的吴老伯。他说,智能回收站使用方法很便捷,他很早就下载了“搭把手回收”APP软件,在箱子的触摸屏上选择垃圾类型,对准扫码区,箱门就会自动打开,系统可自动称秤并计算价格,完成投递后会收到积分。他一边说着,一边叫外孙女把几个废旧纸箱一一投递到“纸类回收”的箱子中。系统自动称重后屏幕显示,“纸类1.2公斤,共计1.08元,本次收益已计入您的搭把手账户。”吴老伯表示,提倡垃圾分类非常重要,举手之劳却可以让环境更美。他认为垃圾分类要从孩子抓起,虽然早上下着大雨,但他依然坚持和孩子一起来丢垃圾,希望增强她的环保意识。

    不过,记者也发现,部分居民依然存在“垃圾分类”意识不强的问题。记者在“厨余垃圾”桶中发现了可回收物塑料瓶,也有居民把纸袋等可回收物与粽子皮等厨余垃圾混放在一起,统一丢进了“其他垃圾”桶。吴丹娜 文/摄

    ●时间:上午7∶40

    ●地点:北仑区大榭金海岸社区

    居民知晓度很高 老大爷讲得头头是道

    大榭是一个化工产业园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之前散落在岛上的村民统一安置在大榭南部居民区。大榭有一个街道,下辖7个社区,记者走访的金海岸社区是其中一个,规模中等,有7000多个居民,本地人为主。

    进入社区,只见社区休息长廊的墙面上彩绘了垃圾分类小知识,用电箱、小桥扶栏等地方也都做了垃圾分类的展示。此外,每个楼道下面都设置了两个垃圾桶,一个绿色厨余垃圾桶,一个黑色其他垃圾。

    记者随机询问了三四个人,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程度让人满意。

    “社区每个月都要搞场宣传,还有人入户指导垃圾分类。”70多岁的李大爷之前生活在农村,垃圾都是一股脑丢在山坳里。如今要学垃圾分类,习惯改改也是不容易。“给我们发了两种垃圾袋,一个套在厨房垃圾桶,一个套在客厅里,这样又简单些。”李大爷说。

    胡大爷抱着小孙子出来,右手提了袋垃圾。“厨房积攒的,你看,现在倒垃圾不敢随便,厨房用过的废纸、塑料袋,还不能随手扔厨房,要扔到客厅的垃圾桶。”胡大爷说。

    知晓了,是不是做得到位呢?记者一路扒了七八个垃圾桶,投放准确,仅在最后一个垃圾桶里发现混投的情况。

    记者注意到,除了每个楼道下放置绿色、黑色两个垃圾桶,该社区还有一个搭把手可回收站点,废旧报纸、塑料瓶、泡沫箱都能回收,另外社区门岗处还设置了有害垃圾投放点。王冬晓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