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6月18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金评

“屠呦呦刷屏”才是该有的模样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青蒿素依然是人类抗疟首选高效药物。”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时披露,她与团队成员经过多年攻坚,在“青蒿素抗药性”等研究上获得新突破,并提出合理应对方案。这则消息很快在网络刷屏。(6月17日新华网)

    这段时间,人们普遍关注和谈论着科技创新。就连市场上,一度吸足眼球的模式创新,其风光也被科技创新“抢走了”。科技创新更多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既要看到塔尖,也要看到塔底,也就是国民的科技素养,有多少孩子对科技感兴趣,有多少年轻人愿意从事科技。而这,显然离不开科普。

    最好的科普,其实就是具有“硬核”的科技成果。正如现在,屠呦呦团队出了最新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科普,就是对孩子们最好的触动。这其实是一个闭循环,一方面全社会关注和支持科技创新,就容易出科技创新成果;另一方面,出了科技创新成果,就会吸引全社会更加关注和支持科技创新。

    这些年来,我们并不缺少一些重磅级的研究成果,只是社会关注度还不够。如果整个社会不能形成尊重科学尊重创新的价值导向,又怎么可能会有科技创新的蔚然成风?

    曾几何时,像屠呦呦这样的科学家,几乎淡出了大众视野。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实验室的路上,他们也无意于走到大众面前。可是,当孩子的视线里长期缺少科学家的身影时,这会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对于大众媒体来说,除了要思考媒体责任,还要思考,像屠呦呦这样的科学家真的没有流量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屠呦呦刷屏”已然给出了答案。

    流量有两种,一种是浅层次的,这是很多流量明星的擅长。还有一种是深层次的,有着价值和精神层面的考量。很多时候,不是公众不需要深层次的内容,不是不关注科学家和他们的成果,而是在所谓的“推荐算法”下,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正如这则屠呦呦团队最新研究成果的消息,如果仅仅依靠“推荐算法”,估计很多人连接触的机会都没有。

    “屠呦呦刷屏”才是该有的模样。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过去讲得更多的是科学精神,而这一次强调了科学家精神。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屠呦呦刷屏”,其实是人们自发地向科学家精神致敬。科学和科学家的故事,其实是硬通货,是这个社会的刚需。毛建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