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保护三江廊道及沿线的文化遗产;保国寺、天一阁、河姆渡遗址等重点文物单位……昨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布了批后的《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我市的历史文化名城该怎么保护有了法定依据。 记者了解到,《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系统地研究了我市名城价值特色,提出了保护原则和保护目标,在全市范围构建了市域、中心城市、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地段、文物古迹与历史建筑五个层面的保护框架,梳理了各类保护内容,对重要遗产提出保护及控制要求。 □记者 周科娜 通讯员 陈丹 三江廊道、历史文化街区等 纳入重点保护范围 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范围主要包括:宁波、镇海、奉化历史城区范围;月湖、伏跗室永寿街、秀水街等历史文化街区范围,莲桥街、新马路等城区历史地段范围。 余姚历史城区、各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范围由相应的保护规划进行确定。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由相关主管部门划定公布。 其中,保护重点内容包括:三江廊道及沿线的文化遗产;宁波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保国寺、天一阁、河姆渡遗址、上林湖越窑遗址、它山堰、蒋氏故居、镇海口海防遗址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其承载的古建筑技艺、藏书文化、古人类文化、青瓷文化、水利文化、民国文化、海防文化等特色文化。 规划期限截至2035年,规划范围为宁波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9816平方公里。 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关键词:“三个文化圈”“四类文化廊道” 要在三江文化圈建立“一核三江,湖山环绕”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市域层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形成三个文化圈、四类文化廊道以及双心多点的整体格局。 “三个文化圈包括”:覆盖宁波平原及周围山体范围的三江文化圈,宁波市域南部的宁海和象山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圈。 “四类文化廊道包括”:大运河廊道、三江廊道、古道廊道、海上丝绸之路廊道。其中,三江廊道包括姚江、奉化江、甬江;古道廊道包括了宁奉古道、宁象古道、鄞象古道、四明山古道和宁台古道。 “文化核心及节点”:宁波历史文化名城和余姚历史文化名城是市域两个文化核心,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单位等则构成了众多的文化节点。 值得一提的是,三江文化圈遗产资源丰富,除了宁波、镇海、奉化、余姚等历史城区,慈溪、鄞州、溪口、梁弄、许家山等名镇名村外,还包括雪窦山、东钱湖等风景名胜区,以及河姆渡遗址、名山后遗址、越窑遗址、大运河遗址、它山堰、海防遗址、阿育王寺、天童寺、天一阁等重要古迹。 规划在三江文化圈建立“一核三江,湖山环绕”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一核三江”,是指以宁波历史城区为核心,以三江为纽带联系镇海、奉化、余姚历史城区,慈城、鄞江、溪口等重镇,河姆渡、越窑等遗址。 “湖山环绕”,是指环绕并构成三江平原的四明山脉和天台山脉,东钱湖、九龙湖、杜湖等湖泊和水库,以及分布其间的山间古刹和历史村落(名村和传统村落)。 规划指出的“加强对余姚、奉化等其他历史城市”的保护,重点保护整体环境特征、历史城市格局。进一步挖掘和整理余姚河姆渡古人类文化,王阳明、朱舜水、严子陵等名人文化和红色文化。保护奉化名山后、白杜等古遗址、古墓葬,进一步挖掘和整理古人类文化、名人文化和民俗文化。 中心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关键词:“山海、江河、城镇” 注重新旧城区的协调发展,加强中心城市三江片北部和西部的建设,减少旧城区的开发压力 中心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三江文化廊道为纽带,强化保护宁波、镇海、奉化、余姚各历史城区,及慈城、鄞江、溪口等文化重镇。以塘河文化廊道为网络整体保护传统古镇和水利系统。以背景山体和水乡为基底,保护中心城市的环境基底和古村落,形成宁波“山海、江河、城镇”的整体保护框架。 三江文化廊道包括甬江廊道、奉化江廊道(包括支流鄞江、剡江、县江、东江)、姚江廊道(包括浙东运河的慈江、刹子港)。 塘河文化廊道包括西塘河、鄞西中塘河、南塘河、后塘河、鄞东中塘河、前塘河等六塘河及甬新河、中大河等其他主要塘河。 保护四明山脉、天台山脉、五磊山、招宝山等自然山体。保护与城市历史沿革密切相关的河、湖、塘、池等自然水系、水网。保护城镇外围的水乡田园环境。 结合重要的历史文化网络,在宁波中心城市范围内将历史上的重要集镇、现状仍保留有一定规模遗产资源的区段划定为历史地段。 此外,注重新旧城区的协调发展,规划要求加强中心城市三江片北部和西部的建设,减少旧城区的开发压力,避免旧城区开发强度过高,建设密度过密;通过城市快速路系统和轨道交通的建设,分流穿越历史城区的交通量;维持旧城区应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并加强基础设施完善,避免因服务设施退化导致旧城衰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