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6月2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退伍不能褪色,62岁老兵年年致敬烈士
从前线到乡村,“110书记”时时坚守初心

1978年的李则龙

李则龙(后排左三)和战友去看望叶小常烈士的母亲(后排左四)。

一身戎装的李则龙

均由受访者供图

    “七一”节快到了,前两天,奉化区松岙镇海沿村的老兵李则龙穿着一身军装,胸前挂着纪念章,又一次来到卓兰芳纪念馆。

    “退伍不褪色,我要把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继承发扬下去。”2004年,卓兰芳纪念馆落成,从此,每年“七一”前夕,李则龙都会来到纪念馆,在卓兰芳烈士的雕像前敬军礼、走正步、唱革命歌曲……每个动作都一丝不苟。这样的习惯,他已经坚持了16年。通过这种方式,他纪念烈士,也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近日,记者走近这位老兵,去了解他所经历的那段烽火岁月。

    □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李贤君

    随叫随到,被称为“110书记”

    “以前上前线是保卫祖国,现在服务群众是振兴乡村”

    62岁的李则龙,家住奉化松岙海沿村,就是烈士卓兰芳的故乡。

    “卓兰芳烈士是海沿人的骄傲,是我从小的偶像,我们就是听他的英雄故事长大的。”李则龙当过兵,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退伍后,他在乡村振兴道路上默默奉献,现任松岙镇海沿村党总支书记,算起来当村干部已经有10多年了。村民经常叫他“110书记”,因为只要群众有事情,他都是“随叫随到”。

    “以前上前线是保卫祖国,现在服务群众是振兴乡村,都需要有一颗奉献的心,要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李则龙说。

    这几年,李则龙积极打造滨海红色旅游基地,“兰芳故居  红色海沿”的名头越来越响。“卓兰芳在海沿村成立了宁波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牺牲时年仅30岁,我们应该永远缅怀这些革命先烈。虽然现在我退伍了,但退伍不褪色,我要把部队的优良作风继续发扬下去。”

    现在,海沿村是奉化区首个退役军人服务站样板,李则龙成了奉化区红色宣讲团成员,经常在学校、社区等地巡回宣讲,讲述烽火岁月,珍惜美好生活。

    2016年开始,他还和战友一起编写传记《永远的丰碑》(上),讲述广西独立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牺牲的339名烈士的事迹。

    新兵训练,两腿流血忍痛坚持

    “没有过硬的军事技术,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人”

    这段时间,宁波的梅雨一波接着一波。每年这个时候,李则龙都会腰酸。他从不抱怨,总是打趣说:“上战场总要留下点印记,这就是我的‘勋章’。”

    在做红色宣讲时,他常常说起自己亲身经历过的那段烽火岁月。

    1976年,高中毕业那年,19岁的李则龙报名参军,在舟嵊要塞区训练。那年,全军正在创建“硬骨头六连式连队”,新兵每天要进行战术、武装越野以及投弹、射击等专项训练,从天亮训练到天黑是常事。

    李则龙对那个阶段的训练记忆犹新:“新兵每天要进行战术训练,我们都是直接在石子路上匍匐前进,一爬就是几百米。几天爬下来,两条腿上的皮全都磨掉了,鲜血从裤管里流出来。我根本顾不上,咬牙忍痛坚持训练。”这一幕被排长看到了,他掀起李则龙的裤腿,露出鲜血淋淋的大腿,直接对他下了命令:“休息两天,暂时不要训练了!”

    那年,通过全体战友的不懈努力,全连荣获“硬骨头六连式连队”称号,李则龙荣获投弹能手和特等射手等多项荣誉。说起这些,李则龙颇为自豪,“没有过硬的军事技术,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人。”

    上战场前 给家人写告别信

    “我上战场了,我一定不会给你们丢脸”

    1978年初,越南在我国西南边境不断发起挑衅,严重威胁祖国南疆的安全。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这场战役,在李则龙心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

    1978年12月底,他两次写请战书,要求上前线。“那时候,我们好多战友都写了血书,要求上前线。”

    1979年1月15日,部队离开舟山,前往广西前线,李则龙所在的部队是广西独立师。在边境,李则龙给家里捎去一封信,很快他父亲回信了。“父亲在信里嘱咐我英勇杀敌,报效祖国。”家人还省出30斤全国粮票、100元钱,通过邮局汇到他手里。

    2月15日,全军下达作战命令,战士们默默做最后的准备,打包行李、剃光头,每个人在自己的衣帽、裤腰上写上部队番号、姓名和血型。

    每个参战战士都必须提前给家人写一封告别信,实际上就是“遗书”。如果不幸牺牲,这封信就连同遗物一并寄送给家人。

    “爸,妈,我上战场了,我一定不会给你们丢脸。如果我活着回来,我一定回家好好孝顺你们。如果我牺牲了,你们不要伤心,还有弟弟在,国家一定不会忘记你们……”

    这是当年李则龙留给父母的告别信。述说着他保家卫国的决心。

    开战前夕 8个奉化小战士约定

    “如果有人牺牲,他的家人就由其他人照顾”

    “那年我21岁,部队里最年轻的战士只有18岁。就要上战场了,说不害怕,那是假的。”李则龙说。

    上战场前的那个夜晚,注定是难熬的。2月15日夜里,8个来自奉化的小战士坐在山坡上,闷头抽烟,一支接着一支,谁都没有开口说话。

    不知道沉默了多久,李则龙突然站起身提议:“如果我们8个人中有人牺牲了,他的父亲母亲,就由其他人照顾,活下来的人就是他们的儿子……”

    这个特别约定,一下子戳中了战士们的泪点,8个小伙子抱头痛哭。

    第二天,他们就上战场了。战场上炮火满天飞,李则龙负责运送炮弹。有一次他和战友们需要摸黑运送炮弹到战场,结果一个不小心踩空了,连人带炮弹掉下山。“滚下山的时候,被高高低低的小树桩戳到了,顿时流血不止。”战友们救起了他,用急救包简单包扎后,一行人继续运送炮弹。“我们的使命就是运送炮弹,再说,轻伤不下火线。”

    那场战役持续了28天。“战役结束后我才去医院住院,可能处理得太晚了,留下了后遗症,一到阴雨天就隐隐作痛,就跟闹钟似的,时刻提醒我不忘初心,坚守军人本色。”他笑说。

    那场战役,很多战士再也没有回来。幸运的是,来自奉化的8个小战士都安然无恙。但那个山坡上的约定,谁都没有忘记。2014年,李则龙听人说起,当年牺牲的宁海战友叶小常的母亲还健在,此后他就经常约上当年的战友,一起去看望年过九旬的老人,“战友不在了,我们就要照顾他的家人,这是我们的约定,也是我们的责任。”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