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7月1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拼命三娘”6年来盯紧垃圾分类 市民知晓率从35%升至93%

记者专访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中心主任余宁

余宁在全国垃圾分类城市联盟成立大会上交流宁波经验

余宁在宁波固废处置中心建设工地

    近段时间来,垃圾分类成为宁波乃至全国热议的话题。其实,早在2013年,宁波就开始了垃圾分类工作。而这项工作的推动者,就是宁波市市容环境卫生指导中心主任、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中心主任余宁。

    在她的推动下,宁波市获得国际固体废弃物协会(ISWA)颁发的2018年度亚洲区固体废弃物处理沟通宣传大奖、住建部颁发的2015年、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重量级荣誉。

    □记者 林伟 实习生 余哲源 (受访者供图)

    同事眼中的“拼命三娘”

    挺着大肚子赶赴一线协调工作

    说起余宁,领导和同事最多的评价就是“小个子有大干劲”!在市园林处任职期间,她曾挺着大肚子赶赴一线协调工作,“逼”得基层工作人员说出一句“看在大肚皮的份上,也要把工作干好”。从此,“拼命三娘”声名远播。

    2011年,年仅35岁的余宁,从市城管局办公室主任转任市容环卫处处长。彼时的环卫行业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少、管理粗放、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困难没有吓倒余宁,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她坚信“工作没有贵贱之分,扫地也要扫出样子来”。

    在充分调研后,余宁带着团队撰写了一份关于道路保洁常态化的专报,提出“道路清爽行动”工作方案,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充分肯定,争取到了每年新增1.5亿元的财政支持。这更坚定了余宁投身环卫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从那以后,宁波建立了“墙角到墙角”“一把扫帚扫到底”的保洁责任区,实施了“日扫夜洗”保洁模式,大幅加快了保洁机械化科学化进程,同时引进了一批年轻专业化人才。短短几年时间,宁波环卫行业“脱胎换骨”,保洁机扫率从43%提高到85%,实现“重点路面垃圾停留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主城区主干道24小时保洁”的目标,城市道路面貌焕然一新。

    社区居民的“讲解员”

    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垃圾分类理念

    一个偶然的机会,余宁得知世界银行正在全国范围寻找实施垃圾分类项目的合作城市,但还没有城市愿意合作,因为“难度太大”。余宁可不这么想,她在国外留学期间,看到北欧国家早已普及垃圾分类,她坚信在中国推开只是时间问题。

    不少人劝她,做这个项目吃力不讨好。在市政府的支持下,2013年7月,余宁和她的团队成功推动宁波市成为全国唯一与世行合作垃圾分类项目的城市。

    “刚开始的时候,工作真的太难推进了。”有一段时间,因为经常听到街道、社区、物业,以及居民的消极反映,时间久了,工作人员也变得无所适从。而这时,只有余宁仍然充满斗志。“我告诉他们,多年以后肯定能证明我们做的是值得的。到那时候,我们肯定会为自己是宁波垃圾分类工作的发起者而自豪。”

    她以身作则,奔波在宣传推广垃圾分类理念的第一线,深入社区基层充当讲解员,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垃圾分类理念,不少群众被她的热情感染成了垃圾分类的铁杆义工。为了更好地跟社区居民套近乎,她成立垃圾分类讲师团时,特别在讲师团里组建了宁波话、北仑话等方言小组。

    除了担任讲解员,她还当监督员,经常深入到社区,一个一个地翻看垃圾桶,发现分类不规范的情况,会立即拍照上传到工作群,倒逼属地部门整改。有同事开玩笑说:“余宁得了‘强迫症’,看到有垃圾车出现‘跑冒漏滴’,都要拍照取证,追查整改。”

    邻居眼中的“监督员”

    几乎对每张照片都点评

    为了推动工作,余宁主动公开居住小区、联系社区书记、亮明身份,接受社会监督,发动居民一起把自己的小区打造成了垃圾分类样板小区。

    余宁所住的小区共有9个楼道,在社区书记的帮助下,给每个楼道建立了微信群,而她则“潜伏”在这9个群里。每天,居民们都会晒出自家垃圾分类的照片,余宁几乎对每张照片都点评。

    其间,余宁发现有一名邻居从来不发照片,便立即跑到了这名邻居家里。原来,阿姨不会操作微信,虽然每天拍了照片,但不知道怎么上传。于是,余宁手把手教会了阿姨使用微信。

    又过了几天,她发现有一位邻居突然退群了。不甘心的余宁又跑去问了,原来这名阿姨被群里不停发出的信息提醒声打扰,休息不好。余宁又帮阿姨把群设置为“消息免打扰”模式。

    “到现在,我几乎已经不用再点评了,因为邻居们已经做得非常到位了。”余宁满意地说。

    靠着这份执着,她和她的团队一起把宁波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到了全国一流,从2018年第二季度开始,住建部每季度都对全国46个重点城市(含北、上、广、深)进行垃圾分类考核,宁波已经连续三个季度排名全国前三。同时,宁波在2018年浙江省垃圾分类考核中名列第一。

    6年来,宁波市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已经从35%提升到了93%。“接下来,我希望能让93%,甚至100%的市民都能分清‘你是什么垃圾’。”余宁说。

    其他城市的样板

    垃圾处理厂生态环保

    近年来,宁波的日垃圾产生量急剧增长。2017年,一边是满负荷运行的野猫岙垃圾填埋场面临关停,一边是新的垃圾处理厂还未建成投用,宁波面临垃圾围城的“燃眉之急”。余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为了赶抢工期,余宁带领团队开启了审批与建设并线作业。“当时冒着很大风险。如果为赶工期而出现安全事故,我将被追责。”余宁说,“其实也有过顾虑,但与群众利益相比,与组织托付相比,个人得失算不了什么。”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余宁牢牢盯着项目不放松,选派最熟悉建设工程的过硬团队进驻工地,自己不是在工地,就是在往返工地的路上。

    经过余宁和团队夜以继日地抢建,餐厨垃圾处理厂仅用了不到一年就建成投产,比正常工期提前了7个月完工。正是这宝贵的7个月,让宁波城区安然度过了夏季的垃圾高峰期。

    新建成的垃圾处理厂,外观时尚,生态环保。垃圾焚烧产生的电正输送给千家万户,餐厨垃圾发酵产生沼气提纯后进入天然气管道,分离出的地沟油制成工业油脂,食物废渣做成农业肥料,真正实现垃圾循环处理、绿色处理,一个循环利用的现代化生态园区初具规模。现在,宁波已成为垃圾分类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最为完备的城市之一。

    最近,垃圾处理厂还经常接待来自省内外的考察团,有些考察团还是带着市民一起来的。带队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会告诉市民:“以后当地的垃圾处理厂也会建成这样高标准的,不会对周边居民产生影响。”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