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早在清乾隆年间就已非常繁荣的农村集市,一个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堡垒村”,一个是江浙民系形成演变的重要迁徙地。这三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今后如何发展,牵动着众人的心。 昨天,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宁波市海曙区凤岙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宁波市海曙区建岙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宁波市海曙区崔岙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这三个历史文化名村规划批后公示公布。古村的未来怎么发展,正式揭晓答案。 □记者 周科娜 通讯员 陈丹 岳平 [凤岙村] 集居住、商贸、文化展示等于一体 延续村庄传统居住生活 从宁波市区出发,沿鄞州大道往西,有座古老的村落,名叫凤岙村。 自宋代起,这里就有人沿凤岙溪而居,清乾隆年间形成了著名的农村集市“凤岙市”,民国时期“西乡凤岙市”已经声名远扬,与“东乡韩岭市”齐名,都是宁波市农村地区重要的商贸中心。这里,还走出了叱咤上海滩的周氏望族、庆历五先生等。 凤岙老街内的传统建筑群,集有明代、清代、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至今仍保留较完整。 根据规划,凤岙村的总体功能定位为:延续村庄传统居住生活,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核心,发展集居住、商贸、文化展示、旅游体验、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名村。 规划明确,凤岙村的核心保护范围为由凤岙老街及其两侧建筑、环境构成的区域。 对保护范围内建筑物采取保护修缮、维修改善、整治维护、整治更新、拆除等五种保护方式。例如,保护修缮上,要求“不改变原状”的原则保持原样,对破损腐朽的局部构建,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进行修复;对集中分布在凤岙老街两侧、具有较高价值的历史建筑进行维修改善;对外观质量较好、能够反映甬西传统风貌和甬西特色的72处传统风貌建筑,采取整治维修的方式予以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重点保护村庄原有的甬西民风民俗,进一步传承宁绍文化、浙东民俗文化、甬西商贸文化、水运文化、宗教文化,保护村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甬剧、舞龙、朱金木雕、青金团等。 公共配套设施上,规划3班幼儿园一处;扩建凤岙小学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规划从原先的11班扩大到18班;改建东村村委会(改建)、凤岙居委会与东村村委会合设;新建社区活动中心1处、图书室兼档案馆1处;社区卫生室东村、西村各1处。 同时,配套商业设施在南部和北部生活片区沿城市道路布置,主要包括便民服务点、餐饮、银行、市场、理发店、邮政通信营业网点等;公厕按服务半径150米~300米布置,垃圾收集点按半径不大于70米布置,且垃圾转运站规划在环境协调区的外围。 [建岙村] 定位于红色建岙村、浙东悠游谷 集红色文化、原乡文化、自然观光于一体 “一水穿村、三面环山”,建岙村是一个防御型的古村落格局,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堡垒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 抗日战争时期,建岙村是浙东革命根据地和三五支队活动的核心地带。至今尚存有中共四明地委旧址、中共鄞奉县委旧址、建岙夺粮战遗址、“建岙妈妈”故居、日军火烧建岙遗址等7处革命史迹点。 根据规划,建岙村的功能定位为“红色建岙村、浙东悠游谷”,将建岙村建设为集红色文化展示、宗祠文化传承、原乡文化体验、自然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古村落。 依据功能定位,建岙村主要发展四大功能分别为: 民俗文化:民俗展示、宗教祭祀、古道寻根;红色文化:红色教育基地、党建教育基地、革命历史展示;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山林健身、农家餐饮;山水观光:特色民宿、郊野度假、山水养生。 建岙村的核心保护范围,将根据建岙沿溪展开的地理特征,结合历史建筑、传统街巷等历史要素分布情况,选择古村风貌表达最为集中的、古村历史传统街巷具有代表性、历史建筑分布较为集中的沿溪展开古村范围。 保护菩萨岩水库望山谷、墓道石刻山坳望古村、北山茶园梯田望古村、南山东望古村、积翠亭望古村、集贤亭眺望古村、村口牌坊望古村等7条景观视廊。 保护现状村落内的文化礼堂节点、庆凤桥节点和里凤桥节点三处重要景观节点,保持上述重要景观节点的环境原真性。 街巷格局保护上,保护建岙村鱼骨状加网络状的街巷结构。保护临溪主街巷的走向、尺度和连续贯通,保护鱼骨状垂直溪水街巷的分布、尺度和连通。 规划确定约263处传传统风貌建筑,保持建筑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与色彩等,外部维持传统风貌,允许内部更新。 公共配套设施上,保留现有的625、642、604三路公交车,增加604、642两路公交的每天班次数,调整604、642两路公交的末班车时间,将由原来的每天4班,增加到每天8班。设置临时停放自行车停车场,规划自行车驿站一处。此外,规划围绕建岙古村和菩萨岩水库设置四处停车场,共150个停车位。 [崔岙村] 规划“一带两心,三轴三区”空间格局 发展民宿产业,打造山乡风情 江浙民系形成演变的重要迁徙地、传统山村选址营建的典范、宁波传统民居建造工艺的典型代表……这些是崔岙古村响当当的“名片”。 根据规划,崔岙村的定位为“古韵山居,生态养生,文化旅居,风雅崔岙”,规划形成“一带两心,三轴三区”的空间结构。“一带”指滨水休闲带,“两心”指崔氏宗祠和启明小学,“三轴”指商业服务轴、文化展示轴及生态涵养轴,“三区”指原乡风貌提升区、文化风情体验区和山居民宿体验区。 崔岙村核心保护范围东至崔氏宗祠,南至启明小学,北至大田里堂檐及其合院建筑群,包含五条重要历史街巷。其规划分为近、中、远期。 近期:通过保护村落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传统村落的整体风貌,维持村落的原生态生活,打造原生山乡风貌体验区。秉承整体性、原真性的原则,尊重村落原有历史肌理、自然山水地貌,构建有情怀、有记忆、有传承的原乡生活体验廊道。 中期:有效整合区域资源,结合四明山区域旅游发展,从区域宏观的层面规划崔岙的发展方向。作为四明山旅游区的东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崔岙可以作为区域旅游的二级驿站服务于四明山旅游区,并且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因地制宜的开发建设。 远期:打造文化旅居品牌,综合分析崔岙旅游资源,探索旅游主体对客体的本质需求,挖掘最具代表性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打造山乡风情、红色教育基地等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