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者正对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和确认。 |
|
◀绿岛新城特意举办了垃圾分类晚会。 |
由5个村村民组成的拆迁安置小区,老年居民占了很大比例,却在短短3个月内改变了垃圾投放习惯,曾经喜欢将厨余垃圾、固体废弃物垃圾,甚至是有害垃圾都混合在一个垃圾袋的居民,居然会费心思去学习垃圾的分类,这在此前是令人万万想不到的。 北仑梅山街道的绿岛新城小区,这般堪称教科书级的操作,到底是怎么实现的?7月24日,记者做了详细采访。 □记者 朱琳 通讯员 余姣姣 沈琼云 小区安置了5个村的村民 且老人占了大比例 绿岛新城小区隶属于江梅社区,而江梅社区位于梅山街道的中心地段,是街道第一个拆迁安置社区,其中安置了南深、霞岸、南汇、担峙、碑塔等5个村(社)的村民。 从今年4月全面推行垃圾分类以来,绿岛新城小区作为梅山街道首个开展垃圾分类的住宅小区,便通过各方力量,探索垃圾分类的新模式。 “我们小区共有56幢居民楼,目前已经入住的有500多户,说实话,在农村推行垃圾分类,远比城市里难得多。”江梅社区党支部书记柴宁红一开始,便做好了十足的心理准备,“在农村生活惯了的老人,不太有垃圾分类的意识,而且几十年的生活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的。因此,在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初期,我们是花了大量精力去宣传的。” 从走心的垃圾分类晚会 到每天两小时的桶边指导 今年5月份,小区召开了业主代表大会,随即开始了不间断的宣传。 从垃圾分类的广场活动,到挨家挨户上门发资料,从每一幢楼选出代表做群众工作,到专门组织举行了一场喜闻乐见的垃圾分类晚会,每一次活动都凝聚了大家的心力。拿垃圾分类晚会来说,当时通过制作一些由环保材料制成的含有垃圾分类元素的“衣服”,让孩子们和家长穿上,上演“亲子秀”表演,深入人心。 到了6月,根据相关调查,小区居民的早上外出时间多为6点到8点,晚饭时间主要集中在5点到7点之间,于是,社区便将垃圾桶边的指导及定时分拣厨余垃圾的时间,设定在了每天上午的6点30分至7点30分,下午5点30分至6点30分。 每天两次,穿着和四色垃圾桶颜色一致的工作服的15人志愿团队,每人分别在小区各个点位,进行桶边一对一指导,整整持续了10天。 “一次不对教一次,第二次不对继续教,直到居民完全掌握了为止,虽然有时候有异味,不过看着逐渐好转的分类情况,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有志愿者说。 推出垃圾分类积分制 各类奖品一应俱全 7月份,是真正有了更大收获的时候。这一切,要从社区推出的垃圾分类积分制开始说。 “老人家都比较节约,如果能给予分类做得好的人一些奖励,哪怕只是一些小礼品,如生活用品,他们都会很知足。”柴宁红说,于是,每当一个前来投放垃圾的人投放正确,桶边的指导人员便会给居民盖一个章,每个章相当于1个积分,当积分累积到一定数量后,就能置换成一些生活用品。 比如,5分能换一块肥皂,10分则能收获一瓶洗洁精,20分更多,可以得到一大袋洗衣液,上限是450分,社区将奖励床上用品四件套。 这样的奖励机制大受居民们喜爱,大家铆足了劲儿开始认真学习。这几天,社区又推出了一项获得流动红旗的奖励措施,“主要为了让一些党员带头,分类做得特别精确的人,可以获得一面红旗,这样就能一次性加10分,相当于要正确投放10次,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更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柴宁红介绍。 厨余垃圾被制成化肥 养绿植的居民有了肥料 D 如今,走进绿岛新城小区,随处可见摆放整齐、桶身干净的黑色桶和绿色桶组合,滚动宣传屏、墙体彩绘上也随时可见垃圾分类的身影…… 据了解,社区已在该小区投放了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135对、有害垃圾桶和可回收物桶各2个,为小区业主配备了800个家用厨余垃圾桶和800个家用其他垃圾桶,并在每单元楼梯口放置了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的位置设置分类指引,为居民自觉开展垃圾分类提供了条件。 眼下,绿岛新城小区每天回收的厨余垃圾有整整6桶,这些厨余垃圾去哪儿了呢?原来,街道对厨余垃圾的终端处理也同步跟进,社区专门配备了厨余垃圾收集人及运送厨余垃圾的电动三轮车和易腐垃圾桶,小区的厨余垃圾统一运送至梅港村餐厨垃圾资源再生处理中心进行终端处理,随后转换为化肥,其他垃圾仍然由物业运送至统一收集点。 当居民们知道他们分类后的厨余垃圾被制出50余斤的化肥时,都很开心,同时一些养花、养绿植的居民还收到了转换后的化肥,他们进一步明白了垃圾分类的意义,更有人笑言:“自从我们的分类好转,逐渐由垃圾演变成化肥后,我就再也没买过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