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市出台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试行实施意见》,将惠及约120万成都的新经济从业人员,包括滴滴司机、网络主播、动漫创作者、外卖小哥等,未来这个数字还将越来越多。(8月6日《成都商报》) 随着互联网等新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出现了大量新经济从业者,这些人员中大部分没有参加社保,眼下面临看病费用无法报销、工伤无保障等问题,未来还面临着养老难题。 很多新经济从业人员之所以没有参加社保,既是因为个人缺乏社保意识,注重短期现金收入而不重视长期保障,也是因为新经济模式下劳动关系异常复杂,即使个人想参加社保也无能为力。 在具体做法上,成都首先从规范劳动关系入手,即新经济组织应与从业人员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使用非全日制从业人员的,新经济组织也要订立书面用工协议;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应通过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约定社会保险;如果业务外包的,承揽该业务的单位应与从业人员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 成都《实施意见》能让多少新经济从业人员享受社保?笔者认为,该文件要想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取决于两点:一是每个新经济组织与从业者之间的劳动关系能否确定,即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能否全覆盖?二是对新经济组织是否有强制性措施? 显然,不能指望新经济组织主动与从业者签劳动合同确定劳动关系,原因是为从业者缴纳社保费会增加新经济组织运营成本。如果没有激励性措施和强制性措施,恐怕成都很难取得预期效果。根据《社会保险法》,用人单位应依法办理社保,否则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其实,促进新经济从业人员参加社保,除了每个城市积极作为外,国家层面也要提供有力支持。比如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主要是在传统劳动力市场背景下制定的,早已不适应新经济模式下复杂的劳动关系,有必要完善劳动法律法规,明确新经济组织与从业人员的劳动关系,这样社保覆盖就有了法律基础。张海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