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夜里19:00,我跟随奉化西坞街道东陈村党支部书记陆如忠巡查,劝说处在低洼地区的村民前往避灾点。 风声雨声,声声震耳,我穿着42码的雨鞋走在泥泞的山间小路,手中的雨伞几次被吹跑。没有路灯,只能借助微弱的手电筒前行,每走一步都步履维艰。但63岁的陆如忠却在这样的羊肠小道健步如飞,把我们远远甩在后头。 他只留给我一个背影,借助微弱的灯光,依稀能看到他身上的红背心。没有撑雨伞,没有戴帽子,任凭风雨在脸上肆掠。 “怎么不打伞?”我问。 “早就湿透了,打不打伞都一样。”他说得轻描淡写。 工作人员打趣,哪怕是摸黑,他都能把村里走个遍,这里的每条小路,他都再熟悉不过。“这几天,他就天天往这里跑,下午刚刚劝过一次,这不,灯还亮着呢。” “怎么还不走,晚上这里水就漫上来了,赶紧出发,去避灾点住一晚。”他挨家挨户做工作。忙完巡查,他又来到避灾点,查看物资储备。 风雨肆掠的夜晚,正是一个个坚守在抗灾一线的党员干部,一支支坚守在重灾区的救援队伍,给了我们抗击台风的最大勇气。记者 薛曹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