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洪水之中的天童寺 |
 |
武警宁波支队官兵在转移群众 通讯员供图 |
 |
紧急转移 |
 |
洪水之中的天童寺 |
受台风“利奇马”影响,10日凌晨,鄞州区东吴镇遭遇泥石流袭击,位于东吴镇太白山麓的天童寺,遭遇山体泥石流自上而下贯穿,寺院一度被淹,水位一度高达腰身。经过抢险,8月10日傍晚,寺院内的洪水已退,200多名僧人、居士及游客已被转移到游客服务中心等安全地带。 □记者 俞素梅 施代伟 洪水 泥石流堵塞罗汉沟 洪水穿寺而过 天童寺,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佛教禅宗五大名山之一,号称“东南佛国”。全寺占地面积7.6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8万余平方米。有殿、堂、楼、阁、轩、寮、居30余个计999间。寺院内文保建筑众多,台风“利奇马”过后,天童寺被淹,遭遇泥石流冲击的消息,引人关注。 记者从鄞州区文管办了解到,天童寺的险情出现在8月10日早上5:40,由于暴雨倾盆,寺后山洪爆发,发生泥石流,把罗汉沟给堵塞了,汹涌的洪水涌入景区,穿寺而过。10日上午,天童寺景区内一片汪洋,水上漂浮着被吹折的树枝等物件。古松堂受淹,天王殿也进水了,有几处围墙被水冲倒。 与此同时,山上的山塘水库也过了警戒水位,道路被冲毁,车子开不上去,手机信号也没有了。情况十分危急。 救援 军民齐心协力抢出通道 寺内僧众安全转移 灾情发生后,鄞州区立即组织力量赶赴现场抢险救灾,当地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经过反复勘探,最终在放生池边上铺出一条生命通道。武警宁波支队百余名官兵作为第一支救援力量进入并展开行动。 8月10日下午,在现场的鄞州区文管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天童寺内的水位已经退了,总体情况还好,寺院前的放生池被泥石填了一半,池里的鱼被冲走很多,庭院内的树木也倒了不少。但市民关心的舍利塔等重要文物没有进水,基本不受影响,“具体受损情况还需进一步了解,等清理工作完成再集中汇总”。 微信群里盛传一位穿绿色衣服的人士在寺内拱门测试水深的小视频,从中可以看到,寺内进水深达半人,水位到该人士的大腿根部。经核实,这是天童寺大殿一侧的走廊,到昨天傍晚,洪水已经全部退去。由于不排除再次塌方、泥石流等险情,寺内的200多个僧人、居士以及游客等已转移到景区服务中心等安全地带,其中包括20多个正在做暑期研学的大学生。 损失 此次洪水极为罕见 一区级文保点被冲毁 据了解,相比天童寺,附近的童一村、勤勇村几个村庄及天童老街受损更严重,村庄都受淹进水,有的水深最高达1米,部分房屋受损。其中一个区级文保点——勤勇村的凤凰桥已被冲毁,9日晚停在老街上的多辆汽车被冲走。 这次天童寺经历的水灾是建国以来所罕见的。鄞州区文管办主任金琪军告诉记者,他们在排查东吴镇的文保点时,天童老街的一个老人说,60多年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水灾。“这次的山洪爆发非常突然,令人猝不及防,非常可怕。历史上,天童寺也经历过一次特大水灾。由此可见,保护天童寺需要防水灾,水系保护非常重要。这次是因为滑下来的山体堰塞了罗汉沟,幸好没有朝寺院冲下来,还算是幸运的。” 除署名外,本版图片由鄞州区文管办提供 ■历史资料 万历十五年 天童寺也曾被水毁 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十五年(1587),山洪暴发导致天童寺庙宇都被冲毁,础砾无存,寺庙僧侣也都逃散到其他地方。之后重修,明崇祯四年(1631),地方官绅请来密云圆悟前来主持天童寺,四年后重修天王殿、佛殿,继而建法堂、先觉堂、藏经阁、方丈殿。之后不断扩建,并重浚万工池,修造七宝塔,所有工程,无不建造完备,奠定了今日寺院的规模和格局。因此密云圆悟被称为天童寺的“重兴之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