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新闻追踪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8月1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海弃婴组团寻亲》后续

苦寻30多年
山东女儿与宁海爸爸终于见面了

都市报系十年助力寻亲路,帮助7个家庭团圆

8月3日公益寻亲活动中,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们抱头痛哭。 林秋霞供图

    昨天上午九点,受山东子女方的委托,林秋霞把一面锦旗送到报社。距离8月3日在宁海潘天寿广场举行的山东子女公益寻亲活动已经过去一个多星期,好消息传来,一对宁海父母和山东子女DNA比对成功。

    离散多年的亲人能相聚,正是包括林秋霞在内的志愿者们、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系、宁海公安、宁海妇联等社会各界支持努力的结果。作为这场公益寻亲活动的组织者,林秋霞背后有一个心酸的寻亲故事。

    □记者 王冬晓

    都市报系

    十年助力寻亲路 

    帮助7个家庭团圆

    “我是受山东子女方的委托,给你们送锦旗。”昨天上午,林秋霞把这面锦旗送到报社,一连说了三个感谢,“没有你们的报道和宣传,靠个人力量寻亲,太困难了。”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种种原因,宁海有一批遗弃女婴送养至山东德州、河北等地,这几年,每年都有不少山东子女南下宁海寻亲。但由于距今时间较长,档案资料不齐备,寻亲如同大海捞针,多数无功而返。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系是最早介入报道宣传,发动市民帮助寻亲的媒体之一。2010年,宁波晚报记者边城雨报道山东子女宁海寻亲后,引发各方关注。十年来,宁波晚报刊发30多篇报道,帮助7个失散家庭团聚,成为媒体助推公益寻亲的典范。

    今年7月30日,得知山东子女南下寻亲,都市报系旗下《现代金报》第一时间刊发该报道,林秋霞的手机被打爆了。“一天接到三四十个电话,大多是宁海父母这边的,他们年龄也大,寻亲是靠各处打听、看报纸,(见报)影响很大。”林秋霞说,宁海父母知道他们要搞公益寻亲广场活动,你两百我五百,众筹了8000多元作为活动经费。

    好消息传来 宁海爸爸苦寻30多年终于找到女儿

    在都市报系的推动下,这场公益寻亲活动8月3日在宁海潘天寿广场举行,记者跟踪采访并第一时间做了报道,刊登五名山东子女的信息,并发动市民帮忙寻亲。

    好消息传来,山东女儿陈秀奎和宁海父亲王如来DNA比对成功。记者昨天采访王如来时,他惊讶到不敢相信,一家人苦苦寻找30多年的女儿找到了,喜极而泣之余不忘谢谢媒体。

    这场公益寻亲活动,也少不了包括林秋霞在内的热心志愿者,还有宁海公安、宁海妇联、宁海慈善总会等社会各界的支持。

    林秋霞是宁海公益寻亲平台的志愿者,也是这场活动的组织者。“广场活动第一次做,我没有经验。”林秋霞说,有了宁海志愿者们的帮忙,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有的志愿者拉着我去各部门备案,寻求支持;有的志愿者给我们做安保,还有的联系活动场地……宁海是一个有爱的城市。”

    宁海公安也在这场活动中摆摊设点免费做DNA采血,共收集DNA血样104份。

    “陆续还有山东子女的血样寄过来,比对成功会第一时间通知,希望有好消息。”宁海公安潘警官说,不一定是广场活动,寻亲子女或父母可以到宁海派出所采血做DNA比对,录入全国公安系统DNA库中,找到亲人的希望更大。

    林秋霞故事 我也是来寻亲的,懂得寻亲者心里的苦

    林秋霞今年36岁,家里有对6岁的双胞胎女儿。丈夫跑销售,自己开了一家文印店。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为什么会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寻亲中来?

    “我也是来寻亲的,我找我妹妹。”林秋霞说,小时候听妈妈讲起过自己有个妹妹,寄养在宁海西店镇。“去年,妈妈去西店亲戚家打听到,妹妹并没有在那户人家,而是通过宁海民政局被送养到山东、河北等地。”

    林秋霞说,妈妈知道后哭干了眼泪。第二天,林秋霞就到民政局寻找妹妹的信息,但由于得到的信息太少,妹妹到底被抱到了哪里,并不能确定。

    去年11月,她加入宁海寻亲公益群,希望从这里找到一丝希望。

    “寻亲的过程很苦,大家在一起,遇到就是缘分,能帮就帮一把。”林秋霞说,群里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不会上网,信息闭塞,她就张罗着发布各类寻亲信息,渐渐成了“群主”,这个公益寻亲平台从四五十人发展到200多人,这次山东子女到宁海寻亲,找到了林秋霞作为对接人。

    “看到他们找到家人,我比他们还开心。”刚刚还在说笑的林秋霞,突然愁云满面,停顿了一下。“记者,你能帮我找妹妹吗?”林秋霞投来恳切的目光,眼圈发红。

    “妹妹,我和妈妈,还有弟弟很想你,一直在找你,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愿意,这个家门一直为你敞开……”林秋霞说,她懂得寻亲者心里的苦,帮助他们,何尝不是在帮自己呢。“我做这些是希望,如果有一天妹妹想找我,也会遇到和我一样帮助寻亲的热心人。”

    寻亲是两代人共同托起的“团圆梦”

    记者了解到,公安部于2009年建立了全国打拐DNA信息库,各地县级以上公安局可以免费采血比对。此外,还有类似“等着我”等全国公益寻亲平台。也就是说,就目前的技术和通讯,双方都有意愿都在努力寻找,14亿人中必有相逢的机会。

    但,寻亲更多的要走出情感和伦理的藩篱。如何处理养父母、亲生父母和子女三者的关系,如何面对遗弃的这段经历,是寻亲双方必须面对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DNA比对成功,但父母子女不愿相认,究其原因是双方缺乏对寻亲的心理认同。寻亲是对过去的经历“握手言和”的过程,是释放复杂情绪的情感体验,是寻找人生来处的生命历练。

    如果把寻亲当成解决人生困境的B方案,那么,这场寻亲注定不是一个团圆梦。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