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文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8月16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镇海古文献爱好者发现盛炳纬1914年版《扪烛脞存》

实证!宁波是我国文字拼读书写改革先行地

    本报讯(记者 徐叶 通讯员 曾昊溟 李琦)近日,镇海古文献爱好者发现了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所藏的《扪烛脞存》。去年,哥大图书馆对此书进行电子化并在网上公布。从电子版可以看到,该书内封和封二分别写了“陈余山先生所著书”“乡后学盛炳纬谨题”和“甲寅初秋,活字版印”。

    根据上述信息可知,这版是由镇海近代教育家,宁波中学、镇海中学创始人盛炳纬在1914年(甲寅年)的重印版。

    陈仅(1787-1868)字余山,世称“余山先生”,鄞县(今海曙区古林镇西洋港)人。陈仅是一个治学名家,喜欢秉烛读书,并将其读书时的感悟一一写下来,著成语言学理论书籍《扪烛脞存》(脞【cuǒ】,意为细小而繁多)。

    我国传统书面文字文言文只有句读,没有标点符号。在阅读时,读书人会用圈点法在文章中自行加注小圈记号,称作句读。句读的特点是一圈圈到底,没有其他标点符号。

    陈仅发现了“整句”和“半句”的区别,卷七《小学脞》提到“句读者,语绝为句,半绝为读”。他认为“语绝”即语意已完整的叫做句,也称句绝,相当于现在使用的句号;语未绝或半绝即语意虽未完但需停顿处叫做读,相当于如今使用的逗号。

    《扪烛脞存》还留下了大量清代宁波方言词汇语句记录,卷八《方谚脞》有一条解释了宁波方言“老媈”的典故,“越俗谓新妇为女媈,其泛相呼则曰媈,稍年长者曰老媈,音女裙切,见毛西河古今通韵。”

    盛炳纬在1914年将《扪烛脞存》重新出版印刷,与当时文字改革的背景有关。1913年,为扫清文盲、改良文字,北洋政府召开“读音统一会”,召集全国80名语言学家作为代表参加大会。那次会上,确定了鄞县代表马裕藻提出的注音符号为拼音工具,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官方拼音方案。

    不过,“读音统一会”并未确立标点符号标准,书写还是一圈圈到底。翰林院编修出身,又当过省级学政的盛炳纬重印《扪烛脞存》,很可能是为了制订标点符号作参考资料。

    可惜的是,《扪烛脞存》现今留存极少,上世纪80年代,曾有图书届人士表示“这书颇不易获观”。镇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文化科负责人表示,民初版《扪烛脞存》发现的意义非同寻常,它是宁波作为我国文字改革先行地区的重要证据。它证明,晚清以来,诞生过汉语拼音前身的宁波话罗马字、威妥玛—翟理斯式拼音(我国第一个半官方拼音方案)的宁波,不但是我国文字拼读改革先行地,也是文字书写改革先行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