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市鄞州区面向全体市民再推出1万块“共享稻田”,认领截止时间为9月30日。这次“共享稻田”每块100平方米,每年给认领的市民提供50公斤大米,认筹价格1000元。这个运用众包、众筹、共享等新经济理念的“共享稻田”帮扶项目,是鄞州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一次创新尝试。(8月20日《宁波日报》) 一端连着浙江宁波市的市民,一端连着吉林和龙市的农民,神奇的互联网,让两个相隔数千公里的地方,真正实现了“天涯若比邻”。“共享稻田”让农户直接面向消费者,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的利益蚕食,切实让农民的“米袋子”变成了“钱袋子”,让农民劳动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彰显。 摆脱贫困的帽子,说到底还得依靠市场的力量。“共享稻田”不是单向度的“授人以鱼”,而是让传统农业嵌入互联网,实现了市场需求与供给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对农民而言,“共享稻田”既解决了销售难题,又让大米卖出了一个好价格;对市民而言,“共享稻田”不仅搭建了一个参与慈善公益的平台,也让他们有所得。 伴随市场化、商品化进程,当今的农民越来越多进入或者被卷入到一个开放的、流动的、分工的社会化体系之中,与传统封闭小农经济形态渐行渐远。“共享稻田”实现了“互联网+农业”,主动拥抱了市场,不仅让市民得到了参与慈善公益的满足感和认同感,还能够在稻米生产的过程中得到一对一的“私人订制”,既确保了大米的品质,也让市民在参与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精神诉求和情感需要,可谓一举多得。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意化的语言,描绘出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那些对土地和农村充满敬畏和感情、坚守在乡土大地上的农民,应该从土地上得到更多的回报与激励。让传统种植业拥抱“互联网+”的时代潮流,减少中间环节,消费者和农民都会从中受益。 那些在遥远的地方辛苦劳作的农民,并非是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的陌生人;“共享稻田”建构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实现了多方的互利共赢。与“输血式扶贫”相比,“共享稻田”依靠的还是农民的穷而有志和自力更生;“共享稻田”不仅会让农民的物质条件得以改善,也会提振他们的信心和精神风貌。杨朝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