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宁财青年”社会实践团与当地志愿者夜间巡逻时的合影 市文明办供图 |
 |
学生们在文明示范线上的村庄实践、体验。 市文明办供图 |
 |
“宁财青年”社会实践团制作的图册。 市文明办供图 |
吃蛋炒饭、住舞蹈房、自己买菜自己做饭,这个夏天,宁波财经学院的大二学生章皓涵带领的14人团队,在宁海县岔路镇岔路村度过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一周,烈日炎炎下,他们在农村文明示范线上进行着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 不只有章皓涵等人,今年暑假共有6所宁波高校的40支实践团队活跃在10个区县(市)的40条文明示范线上的村庄,如今假期也接近尾声,但这段体验对他们来说意犹未尽。□记者 朱琳 通讯员 朱凯荻 睡舞蹈房、自己买菜…… 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是考验 章皓涵是宁波财经学院校学生会的干事,8月31日,记者见到他时,小伙子皮肤黝黑,显然还没有从一个多月前的社会实践中恢复过来。 他所在的这个社会实践团叫“宁财青年”,7月初,当得知暑假要参加由宁波市文明办联合市教育局、团市委组织的高校师生参与农村文明示范线建设的实践活动后,章皓涵他们便即刻行动起来。 “我们要去的岔路村,是一个有着很多红色文化、红色基地的村庄,所以实践的主题也围绕红色进行。7月3日,在团队正式抵达前,我们先派了几名同学去当地对接,做一些联络和行程确认工作。”章皓涵说,7月5日,由14名学生、3名老师组成的大部队如期来到岔路村。 在接下去的一周内,他们要住在岔路镇中心小学的舞蹈房里,以舞蹈训练时使用的垫子作为床垫,自带毯子、被子,大家伙儿睡在一块儿。饭菜也得自己做,他们专门找了一名人员作为厨师长,负责后勤工作,每天由谁买菜、做饭、洗碗、收拾都进行排班。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都是考验。 做图册、服务老兵…… 实践内容让他们受益匪浅 “我还好,因为以前就在农村待过,不过还是有些小伙伴不太适应,当时天气还非常热,大家都快晒得脱皮了。”章皓涵告诉记者,作为校学生会的成员,大家很快克服了这些不适应,随后便投入到此行的实践中。 他们来到当地的红色基地、老兵家中,搜罗红色事迹,将它们做成图册,送给当地的宣传部。由于不少老兵年事已高,他们就在老兵家里,为老人家理发、烧饭、整理屋子,做起志愿服务。 晚上,他们跟当地的阳光岔路公益服务社一起,参与夜间巡逻,7人一组,分为2组,查看路灯亮不亮、道路有没有破损、夜间安全情况如何等,如果发现异样,便将情况上报。 他们还为岔路镇中心小学的100个孩子,做起红歌教学、舞蹈培训等,“当时教的是《红星闪闪》和《歌唱祖国》,以及街舞、拉丁舞,有4个班级的孩子参加,挺开心的,瞬间觉得自己成了小老师。”章皓涵笑道。 另外,由于村里不少村民很少拍照片,这一次参与实践的还有新闻传媒中心的同学,大家专门带了设备,给村民们拍摄全家福,之后冲洗出来并送给他们。最后,这群学生还给岔路村拍摄了一个宣传片,作为此行的纪念,也为社会实践画上一个句号。 一周左右的实践很快就过去了,不过带给他们的影响却没有褪去。章皓涵说:“这次实践让我们受益匪浅,如果还有下一次,我们会准备得更周全些,让内容更丰富,为当地做更多的事。” 6所高校40支团队参与 助力农村文明示范线建设 除了“宁财青年”外,暑假还有来自宁波大学、宁波财经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工程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校的另外39支实践团队,分布在宁波的另39条文明示范线上。 如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换彩空间”别样景志实践小分队,在象山县墙头镇下沙村的10天时间里,他们冒着酷暑,挽起裤腿、光着脚丫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吃住在一块,发挥专业力量,助力宁波农村文明示范线“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形成。 他们实地走访调研、查阅资料、与村民和村干部深入交流,在团队指导吴佳南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沿海滩涂景观小品设计”“老年活动中心设计”“美丽庭院改造”“三不”宣传等四项活动。 再如宁波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实践队,他们一行15余人深入象山县黄避岙乡白屿村,在“斑斓海岸,多彩白屿”文明示范线上,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清理道路沿线垃圾,整治卫生死角,实施垃圾分类。结合垃圾分类的相关主题,在当地井盖上进行绘画,最后邀请小朋友进行涂鸦。 他们还联合白屿村村委会,一同开办了为期七天的“四色奇缘,快乐暑假”的暑期夏令营活动,辅导小朋友暑期作业,解决课业上的问题等等。 据悉,此前宁波市文明办已广泛征求、收集了文明示范线沿线村庄的相关服务需求,共设置了设计类、拍摄类、宣讲教育类、旅游推广类、产业培育类、文明劝导类、文艺辅导类等七类志愿服务活动,各个高校在此基础上,结合各自专业所长和社会实践活动安排,自行进行选取,来到当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农村提升村庄颜值、凸显地方特色、提高文明程度。 而这样的暑期社会实践,也有利于真正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对接,做到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融合,为高校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