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孩子需要做哪些作业?书面作业不超过一个小时的要求如何落实?每一份作业是不是真正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及学习能力的提升?这是每一位学科老师需要了解的。新学期,鄞州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在学校“新团构”的教育理念下,开发了“协同作业布置”平台,让每一项作业都能看得明明白白。 □记者 章萍 通讯员 徐蕾 记者看到,在这个平台上,学校把作业分为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两大类。每一项作业的内容、要求和作业预估时间都清晰地显示在作业栏里。各班任课教师都可以看到同班级其他学科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及时间。 校方希望通过这种互相了解、互相调剂的方式,让各班任课教师能够及时增减相应学科的作业量,以确保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一个小时,真正落实作业减负的政策。 “如果语文老师布置多了,那么数学老师可以适当少一点,也可以跟语文老师商量删减个别语文作业进行调整。”该校负责老师说,“这样一来,在作业时间调剂过程中,老师们布置的作业更加精炼、更有针对性,以达到班内任课老师抱团前行。” 除此之外,老师们还能在这个平台上调取同年级其他班级的作业情况,进行互相学习,以保证同年级教师抱团前行。学校教导处也可以通过后台了解每个班级每天作业布置的情况,以便及时沟通跟进。 “因为作业时间是按照班内大部分孩子作业速度来预估的,所以家长们在收到老师布置的回家作业时,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此项作业所需的大致时间,对孩子的家庭作业的督促也能做到有的放矢,以达到家校同步管理的目的,孩子们的作业习惯也能得到适时的培养。”相关负责老师介绍说。 据悉,鄞州二小教育集团是一个有着三个校区的大体量学校,“新团构”理念让每一位老师都明白了如何同频共振,如何抱团前进。作业协同家校同步,给“团构”一个新举措,让减负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