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漫画:朱慧卿 |
随着暑期结束,携娃出游的家庭已陆续回到家中,但暑期旅游遭遇的种种窘境却依然记忆犹新。学生放假带动家庭出行,致使部分热点景区纷纷“爆棚”,酒店涨价入住难,飞机高铁一票难求,扎堆休假让“休闲游”变“受累游”,假期“恶补式旅游”如何解? □据新华社 暑期景区“人山人海” 今年暑期,景区爆满的新闻占据不少媒体头条。游人爆满,梵净山景区连续9天门票售罄;丽江玉龙雪山连续几天达到最大承载量,景区为此发布公告采取限流措施;在7月31日之前,八达岭长城景区已接待游人超223万人次,发布红色预警4次…… 到敦煌旅游的四川游客孙丽说:“长假只有春节和十一,其他小长假都没法出远门旅游,春节还要回家探亲也不适合外出。”部分网友调侃道:这边厢,景区里人山人海;那边厢,游乐场排成长龙。要么启程时,酒店机票高得离谱;抑或归程时,高铁火车一票难求,旅行体验大打折扣。 事实上,为了引导、控制客流,不少景区已推出相应政策。有的景区通过网站、广播、手机短信和景区显示屏,告知游客拥挤程度、景区的承载空间甚至采取限流售票措施。然而暑期长达一个多月,积蓄已久的旅游需求正是集中释放期,这些措施能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文旅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景区的承载量是有限的,暴增的游客给景区管理带来极大挑战。据甘肃敦煌鸣沙山景区工作人员介绍,七八月学生放假期间,景区一天最多接待超过4万人。 眼下,随着暑期结束,许多景区的“红火期”逐渐降温,有的城市和景区甚至在短短几天内,酒店房价从暑期的上千元跌至两三百元,住客也变得寥寥无几。 “恶补式旅游”身心俱疲 明知景区“人山人海”,为何依旧“偏向虎山行”?万千拥挤和所有疲惫,都是因为孩子。记者在几个热点景区观察后发现,携学生出游的家庭和高校学生,是寒暑假期出行的主体。 孩子平时要上课,舍掉五一、十一可携子同游的公共假期外,家长能够带着孩子“放风”的时间,就只剩下炎热的暑假和寒冷的寒假了。 兰州文理学院教授高亚芳认为,旅游热潮基本与孩子们的寒暑假重叠,只要孩子们有空闲旅游,家长们就会想方设法把自己宝贵的年休假拿出来。 因此,请年假带娃出游成了不少家长在假期的必做之事。扎堆请年假,批还是不批?让不少单位企业陷入“两头难”的境地。一些单位和企业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对于部分特殊行业,暑期是最忙碌的时段,工作任务繁重;另一方面,职工确实有休年假的现实需求,这种矛盾很难平衡。 费尽心思争取到年假,带孩子暑期出游却身心俱疲。“我的孩子上一年级,体验了一把爆满的暑期档。”兰州市民王炎无奈地说,“本来想去云南旅游,机票酒店价格高,高铁不是站票就是没票,直接放弃了。我们选择去了西安,天气炎热,走哪都是人挨人,这个暑期就是这样度过的。” 不妨加设春秋假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把多勋分析认为,旅游业要驶上“快车道”,首先要保证国民“有假可度”。集中放假必然会导致游客扎堆出行、热点景区“压力山大”,若针对中小学假期实现动态调整,不仅能一定程度为景区降温,还能延长旅游资源的“适游期”。 事实上,2014年8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就鼓励高校和中小学调休、增加春假。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也提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单位与职工结合工作安排和个人需要分段灵活安排带薪年休假、错峰休假。 假期本来是工作和学习之余对身心健康的有效调节,并不是一场“冲锋陷阵”的苦战。“让家长根据学生放假时间来选择自己带薪休假的时间,这样既能为景区‘减负’,也能使家庭游成为一种真正的享受。”高亚芳说。 “可以考虑从暑寒假中掐头去尾各拿5天,分别设立春假和秋假。”兰州市第十四中学校长姚富荣说,“寒暑假设立的初衷不是为了旅游出行,而是避开炎热和严寒的天气,让学生有个放松调节的时间。如果设立春秋假,对于中小学师生而言,并不会大幅度增减假日天数,还可适当规避寒暑假这样并不十分适宜出游的时节,家长可自行选择春假或秋假带孩子出游。” ●评论 学生要有春秋假 家长更要有带薪休假 所谓“恶补式旅游”,意思是说孩子平时没有机会出游,家长趁着寒暑假进行“恶补”。但任何“恶补”的效果都不会很好,一则让孩子身心疲惫,二则孩子未必能“消化”。虽然孩子集中游览了很多景区,但多少“诗和远方”最终能留在孩子记忆中? 坦率地说,这种“恶补式旅游”充满了无奈,对孩子、对家长来说都是一种“无奈式休假”。因为目前几乎都是全国或全省(全市)统一安排学生假期,除寒暑假之外,没有多少长假可以供孩子们长时间出游,所以,孩子只能选择在寒暑假集中出游,家长也只能在寒暑假“陪游”。 虽然国庆7天长假也为孩子们出游创造了机会,但是,由于全体国人同时休假,出游更加拥堵,很多孩子只能“宅”在家里。而其他法定假日长则三四天,短则一天时间,根本无法让孩子们畅快旅游,因为旅游需要充分的时间安排,否则就是走马观花,实际意义会大打折扣。 当前,绝大多数学校为了赶进度、提高成绩,在教学安排上没有预留春假。有的学校领导也不敢自作主张放春假。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带薪休假制度落实效果不理想。即使有的学校放春假,孩子也无法出游,因为家长不能带薪休假陪同。尽管《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08年起就已实施,但在不少单位尤其是企业落实效果不好。当家长不能请假陪孩子出游,春假也就难以变成“春假游”。 也就是说“恶补式旅游”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既与春假难以落地有关,也与带薪休假落地难有关;既与学校有关,也与企业等有关。不难看出,孩子与家长处于一种无奈的状态。当然,某些学校与用人单位可能也有自己的无奈,如学校没有获得授权,企业存在竞争压力。 有学校负责人建议,从暑寒假中掐头去尾各拿5天,分别设立春假和秋假,是个好主意,因为学生一年中增加了两次中长假出游机会,就不必在暑假“恶补”了。但是,一方面,春假和秋假须成为硬措施,学校必须落实。另一方面,还需家长在落实带薪休假上更有话语权。 张海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