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酷学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9月03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学期义务段学生用上统编教材

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三科 语文更侧重传统文化 特别擅长讲“中国故事”

一年级小学语文上册目录,先认字,再学拼音

▶三年级语文(上册)专门标注了“口语交际”

    假期结束,沉寂两个月的校园又热闹起来。今年秋季学期开始,义务段三科教材悄然发生变化,小学、初中全部用上了统一部编版教材。拿到新课本的小学生们格外高兴,相关任课教师则提早开始“攻读”。

    □记者 徐叶

    义务段三科用统编教材

    记者从教育部官网了解到,今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2019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明确在全国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统一使用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按照通知,今年的秋季学期将实现统一部编版教材在所有年级的“全覆盖”。

    昨日是正式上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开始使用新课本。小学、初中统编版教材都发生了不少变化。其中市民比较关注的语文科目,变化显著。

    小学语文教材,与原来的人教版相比,从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优选古诗文132篇,占所有选篇的三成,要比原来的人教版多了55篇。而且,这些增量是较为均衡地分布到各册教材中。

    初中阶段,古诗文篇章的占比高达51.7%。初中语文教材,每年都会在语言、表述、框架等方面有一些微调,比如今年初二语文里增加《南京大屠杀》选篇。

    另外,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信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的编审工作已全部完成,将于今年9月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6省市率先投入使用,这其中并不包括浙江省。为此,我市今年高中学生仍沿用原来的教材。

    语文更侧重传统文化

    对孩子而言,课本到手,学完后就升入高年级,不存在前后比较。但老师们对教材变化就比较敏感了,尤其是小学段语文教师,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印象较深。

    从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不难发现,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先学拼音再学汉字”的顺序,让孩子们在学习了“天地人”“口耳目”“金木水火土”等一些常用字之后,再进行13个课时的汉语拼音系统学习。

    与以前相比,这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变得更为“心宽体胖”(开张比以前大),其中传统篇目增加了不少。古诗文体裁更为多样,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到清代诗文,均有涉及;从民歌、律诗、绝句、词曲、历史散文到古论文,均有收录。以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为例,原本古诗4首,现已增至6首,而且篇幅较长。

    “感觉更侧重传统文化,也更多地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呈现。”鄞州区首南第一小学三年级教语文的李老师这样评价《语文》教材。由于自己比学生拿到课本的时间早,已通读了一到六年级的语文(上册)教材。她发现故事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比如,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名人故事梅兰芳蓄须、落花生、珍珠岛;还有一些有意思的民间小故事。

    家长姚女士是“双重身份”,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她很欣赏语文教材对传统的亲近与回归。“现在‘10后’的孩子,拥有更多元的信息输入渠道,多一些文化传统和礼仪培养,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她说,尤其支持教材中开设的“亲子一起读”栏目,这对倡导亲子阅读和提升家长对教育的配合度有很大帮助。

    记者还了解到,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具体培养。针对这些,我市的不少教师早就尝试跨学科、情景化、项目式的教学方法了。

    此外,有语文老师还提醒,中小学语文新教一直都很强调“名著阅读”,很有可能未来高中新教材也会延续这个风格。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