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9月1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师, 您好!

——致2019年教师节

    开学了,老师也迎来了自己的节日——教师节。让我们全体起立,再喊一声:老师,您好!

    在校时,我们可能和老师“斗智斗勇”。离校后,我们才明白,老师们一次次用看似苛刻的要求跟我们“过不去”,其实都是一声声真情的“告白”,他们严厉的脸庞背后都有最轻柔的期待,期待用自己的孜孜不倦换来我们的脚踏实地,用自己的或温柔或严厉,送我们一个美好的前程,给民族一个更好的未来。

    时光终将远去,师恩永在。

    再见老师,你会对老师说些什么?是“谢谢您,没让我变成熊孩子”,还是“对不起,当年不懂事,没能体会您的苦心”,或者是“我一直在努力,终于没有辜负您的期望”?

    不论你说什么,老师一定满眼含笑。因为你长大了,更好了,对老师来说就是最大的慰藉。

    再见老师,你会做什么?是给老师鞠上一躬,还是给老师一个久久的拥抱?或是拉着老师打开手机给他看孩子的照片、倾诉你奋斗的喜怒哀乐?

    不论你做什么,老师一定满眼含笑。因为你的尝试、努力、收获,对老师来说就是最好的回报。

    老师永远只想做我们背后的那个人。鲁迅的老师、冰心的老师、陈景润的老师、邓稼先的老师,还有拖着残疾身躯“爬”上讲台的老师、耕耘46年退休后又重返课堂的乡村教师、用青春守望大山的“80后”“90后”支教老师……他们用流逝的时光,汇聚成黑板前谆谆教诲的身姿;把不老的师情,凝聚成灯影下日复一日批改作业的背影,只为了让我们和时代挽手同行。

    老师,如果时光能倒流,我想对您说,人生路上,感谢有您陪伴;如果时光能加速前行,我期望,若干年后,您仍是那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我仍是那个心怀敬畏、不丢信仰的学生。那时,双鬓斑白的我,站在您面前,只想再次起立,和同学们一起大喊“老师好!”

    尊师与重教 一个都不能少

    从1985年9月10日中国第一个教师节至今,这已是第35个教师节。

    谈到教师节,不能不讲尊师重教这四个字。

    所谓尊师重教,一言概之,就是给教师更多尊敬,给教育更多重视。尊师重教应该是连在一起的,尊师就是重教,重教必须尊师,但在现实中,却隐约存在着一定脱节,甚至分隔。

    不必讳言,现实生活中,还大量存在着教师权益受损的现象。有不少教师,就像一个陀螺,在身不由己中找不到自身存在感。这段时间,保证教师对学生的惩戒权,受到了舆论的普遍关注。重视的背后,是很多教师地位的削弱。有些压力,有些伤害,就来自家长。哪怕有些家长,刻意逢迎,还产生了一些不正之风,但从根本上讲,恐怕也不是“尊师”,而只是“重教”,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看看一些家长刚刚离开教师的办公室,转身而去的不屑表情,心里也就有了答案。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有人说,这样的教师谁人不爱,问题的关键是,现在不少教师也发生变化,有的教师心不在焉,有的教师不务正业,有的教师已然失去了师德。 对于教育部门和广大教师来说,必须把“尊师”和“重教”统一起来,也就是更加重视教育,按照千百年来人们赞美和向往的“教师的样子”要求自己,通过自身“重教”,赢得更广泛和更深入的“尊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好老师”,就是一盏灯,能够照亮一片。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这就是新时代“好老师的样子”。在我们身边有着大量这样的“好老师”,他们无愧于灵魂的工程师,无愧于梦想的筑造者。

    没有脱离尊师的重教,也没有脱离重教的尊师,尊师与重教一个都不能少。形成尊师重教的生动局面,是全社会的事,需要方方面面付出努力。而有没有形成尊师重教的生动局面,不能只看教育投入,不能只看教学大楼,必须落脚到教师和学生身上,把满意感和获得感作为最终评价标尺。毛建国

    弃高薪扎根乡村学校,除了嘉奖更要加薪

    在平均海拔1000多米的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有一位英语老师,为了山里的孩子,他一次又一次放弃高薪和丰厚物质待遇,扎根乡村中学23载,帮助当地500多贫困学子通过读书走出了大山。他叫向宏佳,今年45岁,先后获得全国德育先进教师、全国百佳乡村英语教师、马云乡村教师奖、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农村优秀教师、湖北省十佳班主任、宜昌楷模、宜昌市第四届学科带头人等荣誉。(9月9日中新社)

    毋庸置疑,教师节设立35年以来,国家对教育更加重视,政策更加倾斜,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有了很大提升,教育的发展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教育最薄弱的环节在农村,教育不公的重灾区也是农村。比如,乡村教师工资普遍偏低,见证了城乡教育之间的巨大差距。再者,农村一些贫困地区,学校教职人员有限,许多教师身兼多职,加上生活条件、教学环境较差,造成身体疲劳、心理疲惫。

    在教育的园地,也有“春风吹不到”的地方,一些现实问题和困难,既困扰着教育,也困扰着教师。“再穷不能穷教育”只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涉及教育的投入难以到位,涉及教师的待遇难以落实,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无法保障。再者,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公,存在贫富不均、苦乐不匀,公办学校比不过民办学校条件好,老少边穷地区远远不及发达地区教师待遇高,农村学校难以和城市学校比肩,民办教师无法和公办教师同工同酬。

    事实上,早在2017年5月23日,教育部发布《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办法》要求,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然而,一年多过去了,由于一些地方在执行上出现了偏差,许多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可见,如果地方政府不执行相关规定,不重视农村教育,乡村教师心中的美好愿景,恐怕又会成为纸上画饼。

    因此,乡村教师弃50万高薪,除了嘉奖更要加薪。提高乡村教师工资待遇,除了国家补助资金支持之外,地方政府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换言之,地方政府不能以经济贫困为由,对教师恶劣的生活环境袖手旁观,一味地去“等靠要”,乞求国家救济和社会资助。经济贫困虽然是事实,但并非是“穷教育苦教师”的借口。如果地方政府把义务教育放在十分重要位置,哪怕经济再困难,也会有解决的办法。比如,停建一些楼堂馆所,压缩一些“三公消费”支出,等等。特别是,提高乡村教师工资待遇,不能作为一句口号,刷在墙上,挂在口中,要落实到增加教育投入的具体行动中去。汪昌莲

    别让“个性教师”泯然众人矣

    第35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在“最好的资源都给了教育”的浙江,记者走访了4位十分有个性的教师。他们分别执教于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4个阶段。织网、设计、治愈、筑梦……他们用不同的育人方法,坚守着为师者的初心。把他们的情怀、理念和实践串联起来,“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人”的答案,呼之欲出。(9月9日新华网)

    说到“个性”,难免让人感情复杂。这本是一个中性词,但长期以来却被赋予了更多倾向于贬义词的含义,往往被理解成另类、孤傲、不合群、难以相处等等。为此,有“个性”的人往往在生活中会承受更多压力,会碰更多壁。但幸运的是,随着社会日益进步、文明与多元,“个性”不但开始回归它的中性词属性,而且开始向褒义词倾斜。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对有个性的学生越来越宽容,并且希望能够从他的个性上发现优点,然后因材施教,帮助他更好地成长,这是尊重教育规律的体现。但是说到“个性老师”,很多人可能还是第一次听说,乃至觉得难以理解。

    所谓“个性老师”,除了性格上的个性,更多指的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的个性,比如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按常理出牌,不遵循传统教育方式等等。

    第35个教师节,我们希望从今年开始,能够给予身边的个性老师更多的宽容、理解和支持,能够对他们的工作给予更多配合。如果一定要说原因,那就是实践已经证明,一方面,个性老师往往能够更加尊重个性学生,两者互相成全,相得益彰。另一方面,个性老师不同于一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往往能够出奇制胜,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给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带来更大的帮助。

    比如新闻中这四名“个性老师”,他们教育理念或许不同凡响,他们的教育方式或许独特另类,但因为坚守了教育初心,他们都得到了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同事和领导的高度认可。

    个性老师,并不是为了个性而个性,通过对他们的深入了解不难发现,他们所谓的个性教育理念、个性教育方式,不过是在对教育规律孜孜以求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属于自己的教育方法。这样的探索和实践,当然是值得鼓励的。所以值此教师节之际,我们希望学生、家长、同事,都能够对身边的个性老师多些理解与尊重、配合与支持。苑广阔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