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今日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9月2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晒谷场走上北京大舞台

一个“草根剧团”的
风雨40年

越剧《红楼梦》登上杭州胜利剧院舞台 通讯员供图

    宁波鄞州区咸祥镇老街的朱家祠堂,有个鼎鼎大名的“草根剧团”——嵩江越剧团。团里53名演职人员,虽然来自各行各业,但他们都有一颗爱唱戏的心。

    □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顾一伟

    前两天,正值建团40周年,剧团成员欢聚一堂,回忆起那段艰苦岁月。

    1979年9月17日,时任大嵩区文化站站长蔡继近组建咸祥文宣队,这就是“草根剧团”的前身。因大嵩江是当地主要河流,后更名为嵩江越剧团。

    “起初,剧团只有十几名成员,一场演出只有30元,难以为继,只能搞‘副业’卖棒冰贴补。但在1984年,越剧团还是解散了。”现已59岁的嵩江越剧团团长王贤国说。

    2003年,咸祥民乐队成立,王贤国积极参加并积累经验。2008年,咸祥民乐队恢复为嵩江越剧团,王贤国担任团长,原越剧团唱花旦的陈忠维出任名誉团长。

    “重出江湖”后,这支“草根剧团”越走越稳。

    2011年,剧团在宁波市十佳基层文艺团队评选活动中获“宁波市最具人气文艺团队”。2017年,这支草根剧团被中央戏曲频道专题报道。

    从自娱自乐到登台表演,这支草根剧团走村入社,舞台越来越大,丝毫不亚于专业剧团。

    台上,他们是梁山伯和祝英台,或是祥林嫂和贺老六,各种角色栩栩如生;台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是理发店老板,是海产养殖户,或是食堂厨师。

    “以前,大家白天上班,晚上赶回来练唱腔,没有训练场地,就在晒谷场一遍遍走台。”王贤国说,乐队里弹三弦、柳琴的朱甲华开着一家早点铺,为了做包子,他每天凌晨4点就要起床。参加乐队排练,常常搞到深更半夜;演旦角的朱雪君开了家美发店,每逢节假日店里生意就多起来,但赶上演出旺季,她只好暂停营业;由于剧团经费不足,有的演员还自掏腰包购买服装、乐器,自己动手制作谱架、布景……

    即便这样的状态,但因戏结缘,他们越唱越起劲。从农村的晒谷场唱到了城里的大舞台,甚至一路高歌,唱到了北京的大舞台。

    这几年,他们陆续推出了《祥林嫂》《玉蜻蜓》《狸猫换太子》《红楼梦》等一批经典名剧,涌现出王文爱、王彩飞、李锡年、钱小云等在地方有影响力的“名角”。最多的时候,剧团一年演出就多达70场。

    现在,嵩江越剧团的足迹遍布鄞州各乡镇,上过杭州、上海和北京的大舞台。

    2005年,这支“草根剧团”在上海兰心戏院上演经典越剧《祥林嫂》时,台下观众鼓掌25次,谢幕时,掌声此起彼伏。毕派传人、国家一级演员杨文蔚热情点赞:演员悲喜把握适度,唱腔优美甜润,演出达到专业水平。

    王贤国说,现在,他想让这支“草根剧团”一直走下去,创作更多接地气的作品,走向更大舞台。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