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粮大户胡小波在农科院专家指导下种出的“彩色稻田” 通讯员 王涛 供图 |
紫色、黄色、绿色等彩色水稻在田里,勾画出“70”“五角星”等图形;初秋的蓝天白云下,彩色稻田巨幅画如此美轮美奂。 这几天,江北庄桥街道姚家村,粮农胡小波以农田当画布、以水稻作颜料种植的136亩“彩色稻田画”,已进入最佳观赏期,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赏“打卡”。 □记者 吴震宁 通讯员 王涛 张孝 吴超 农田化身绣花布,农夫执手做针线,这样一幅“彩色稻田画”的背后,是庄桥科技兴农的发展成效。 “我们的彩色稻田,都是在农科院专家指导下种植的。”记者从庄桥街道农村工作办公室了解到,想要种出“彩色稻田画”,从水稻播种开始就要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空间和图案设计,水稻生长过程中,更是离不开精准高效的田间管理。 “辛苦了一个夏天,现在水稻都开始灌浆了,今年的丰收近在眼前。”种粮大户胡小波说,有优良种子和科学种植的帮助,136亩彩色稻和400多亩优质稻,今年又将迎来大丰收。“今年我们种植的优质稻,还直接和当地甬北粮油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丰收后的稻谷销路也不用愁了。” 助农兴农才能推动乡村振兴。 近年来,庄桥街道积极利用自身优势,投入近200万元流转管理补贴,推动全街道95%的土地实现集中流转。“经过企业化的管理运作,大大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我们还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机器换人’,让农户更加省心省力。”街道农村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还成功创建了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街道。 今年以来,庄桥街道投入200多万元,全力推进辖区14个保留村的垃圾分类工作。童家村的“房东管房客+环境分红”制度、上邵村的“庭院家庭”评比活动、塘民村的“保洁—收运—处理”三位一体闭环处理模式、洪家村的“村干部督导员轮值”制度……前阶段,庄桥街道已顺利通过宁波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创建单位。 乡村振兴,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还要深化“农村改革”。 庄桥街道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明晰产权归属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管理制度,不断推进辖区农业与工业、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有效提高了乡村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该街道的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4.2万元,远超省市平均水平。 乡村振兴,美丽新庄桥活力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