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盛贞贞 受访者提供 |
奉化区妇联办公室主任盛贞贞 “天下第一难”的工作,早些年是计生,现在是拆迁。巧的是,今年38岁的奉化区妇联办公室主任盛贞贞都干过。 她是同事们眼中的“全能超人”,是孩子们心里的“神奇妈妈”,是听众耳里的“温暖主播”,更是群众口中的“车轮子”干部。而她自己却说,自己只是妇联组织里的一枚螺丝钉,无论拧在哪里都要用心发光发热。 □记者 滕华 和“山里人”打了十多年交道 盛贞贞是土生土长的奉化人,脸上总是笑眯眯的,两只眼睛轻轻飞起。别看她身板柔弱,干的工作却是一般人都难啃的骨头。 2002年底,作为“省优生”,盛贞贞放弃了杭州的公务员工作,选择回到家乡奉化。第一份工作,是到大堰山区干计生。都知道这可是“天下第一难”,对于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女孩子来说,更是艰难。 年轻的计生工作者盛贞贞丝毫不敢大意。山区离家远,她就一周回家两次,尽量多待在村里。山区交通不便,她就骑着自行车,踏遍了那些羊肠小道。“那时在山里骑车的人少,人家都说,只要看见骑自行车的女孩子来,多半就是我了。” 2008年底,盛贞贞到奉化区妇联工作。有着多年山区工作的背景,她把目光更多地放在了农村妇女家门口就业方面,试图通过寻找合适的项目,促进这部分留守妇女的创业致富,引领广大农村妇女不断提升发展能力。 在一次“走亲连心”下基层访妇情活动中,盛贞贞关注到奉化偏远山区农村有许多闲置妇女劳动力,因就业受限收入水平普遍不高。“当时宁海等地已经有了先行样板,为她们提供增收的项目合作。”在借鉴宁海经验的基础上,盛贞贞向领导提出发展来料加工业助推农村留守妇女增收致富的工作思路。获得首肯后,她主动衔接相关部门,推动《奉化市农村妇女家门口就业工程实施意见》顺利出台。 工程正式启动,她的双脚也变得更忙了:联系义乌市多个业务部门,为奉化经纪人对接项目平台;与溪口、大堰、尚田、西坞4个镇(街道)妇联对接制定工作推进方案,成功设立首批镇级来料加工服务点;助推溪口和大堰两镇相继出台鼓励发展农村来料加工业的实施意见等。 “坐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这变为了现实。做圣诞树上的小灯泡、串珠、小饰品、针织、汽车零部件加工,山区的留守妇女们每月可有一两千元的收入。 2013年,面对来料加工业发展资金瓶颈,盛贞贞向领导建言献策,由妇联牵头以全市多部门集体提议方式向宁波市人大、政协提交了要求出台政策扶持来料加工业推进家门口就业工程的提案议案,成功向宁波市老贫办争取到项目资金50万元。 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目前奉化已发展妇女来料加工点105个,培养来料加工女经纪人101名,带动4856名农村妇女从事来料加工产业,年发放加工费2000余万元。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在参与来料加工业发展中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走在女性身边,办实事解难事 山区有留守妇女,在城区,也有不少流动妇女群体。她们的融入难、保障难、治理难等问题,也一直被盛贞贞关注着。 2013年,一项聚焦流动妇女群体的调查在奉化展开。盛贞贞带着“娘家人”团队,实地走访辖区的62家公司企业,对1200名外来务工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创新推出“教育、服务、维权、管理、关爱”五大模式服务流动妇女的工作。 “这种创新的工作模式,受到了社会极大关注。”盛贞贞说,它不仅得到全国妇联的充分肯定,该工作信息还被全国妇联办公厅调研室报送中办送呈中央组织部审阅。奉化妇联的工作经验也相继在《中国妇女报》、人民网、新华网等权威媒体刊登转载。奉化主要领导还作出了各部门、群团组织向妇联学习的重要批示。 带着一心为妇女儿童谋福祉的朴实感情,盛贞贞始终将妇女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不遗余力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创建流动妇女平安之家、开展新奉化女性就业推介行动、健全流动妇女维权机制、创新流动妇女服务方式……在领导的支持下,盛贞贞推动着基层妇联组织努力为流动妇女及其家庭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数万奉化女性新市民在“新”娘家人的温暖相伴下幸福前行。 执着于民生至上的持续接力,工作之余,盛贞贞还带着她的孩子加入了奉化区兰馨亲子阅读营的志愿者队伍,一起走村入户,送教下乡。加入迄今,她的脚步遍布11个镇、街道,32个村、社区,参与了56场亲子阅读微公益活动,在1300户家庭之间播撒下亲子阅读的种子。 “知心大姐姐”盛贞贞还加入宁波女性微信公众号“甬城夜读”主播志愿者团队,用声音传递阅读力量。她牵头组织开展的“义·童年”系列活动多次被媒体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2017年盛贞贞家庭荣膺浙江省最美家庭、宁波市书香家庭称号,个人被授予奉化兰馨公益之星荣誉称号。 “天下第一难”的拆迁难不倒她 拆迁,是当今工作的“第一难”。2018年4月,盛贞贞受区委组织部委派,赴南山路中段危旧房改造指挥部挂职并担任非一组副总指挥。当时,作为宁波市单个区块征迁体量最大、户数最多的危旧房改造项目,2233户征迁对象的签约工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压力。 企业转制历史遗留问题、职工宿舍安置问题、权证不一问题、工业用房用途转变问题……每一件都不是好啃的骨头。面对错综复杂的工作困局,从未有过拆迁经验的盛贞贞丝毫没有畏惧。 “基本上,我们六七个人就要负责100多户门店的拆迁。”盛贞贞说,她从小在市区长大,很多拆迁户都是她小时的街坊邻居。有人会半夜悄悄打来说情的电话,这些都叫她哭笑不得,她说:“工作就是工作,必须坚守底线,原则问题是不容让步的。” 为了尽快完成拆迁计划,她带领全组工作人员放弃节假日,连续120天保持每天15小时以上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挨家挨户上门耐心细致地解释政策,倾听记录群众诉求,帮助解决各类疑问难题。期间,她借助区征收联席会议平台,撬动解决拆迁户50余个历史疑难问题,累计实现签约125户。 去年7月30日,恰逢签约高峰期,盛贞贞的父亲因诊断出结肠癌需马上赴上海进行手术,与此同时女儿已经因病毒感染连续数天高烧不退,可盛贞贞却毅然选择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手术当天她只来得及和术后的父亲匆匆打了个照面,便随即返程继续投入工作。 11月2日半夜,因为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在小组研究工作对策时,盛贞贞因血压骤升导致晕厥,被送入人民医院实施抢救。第二天,尚未完全恢复的她又出现在指挥部工作现场。“舍小家、为大家”,盛贞贞同志以上率下,成为全组征迁干部前行的对照标杆和不竭动力。 如今,肩负着组织的重托,盛贞贞又加入到了葛岙水库工程建设项目指挥部的队伍中,全力推进孙家塔村的征地移民安置工作。有人问她,工作这么辛苦,不累吗?她总是一脸乐呵呵地回答:每次只要看到群众冲着你开心地笑,所有的苦和累都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