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庆年号和国徽”方阵 |
 |
领队机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 |
 |
国旗护卫队护卫国旗走向旗杆基座 |
10月1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盛典在北京举行。 十里长街,铁流滚滚,浩荡而来;秋日长空,战机翱翔,傲视苍穹……宏伟的天安门见证着盛大阅兵的一个个精彩瞬间。 精彩瞬间之1:百将受阅 守不忘战,将之任也。在领导指挥方队,25位将军组成第一排面走来;在100面战旗迎风飘扬的战旗方队前面,五大战区主要指挥员乘着战车并排驶过天安门……将星闪耀,吸睛无数。 人物:领导指挥方队领队陈作松 此次阅兵,除文职、民兵、预备役等几个方队外,领队均为将军,受阅将军超过100人,包括2位女将军。 百将受阅,创历次阅兵之最。这些将军阅历丰富,学历较高,历经多个岗位和重大军事任务考验,大多有跨军种培训或工作经历,组织指挥过双边、多边联合军事演习。 精彩瞬间之2:新型装备 大国长剑,浩荡东风。总长超过20米的“大胖墩”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方队压轴出场,“国之重器”终于在世人面前揭开了神秘面纱。 人物:东风-41核导弹方队队长娄涛 一分未快,一分未慢,我们今天驾驶着最为“金贵”的车辆接受检阅。 此次阅兵,有40余型300多台新装备首次参阅,既有轻型坦克、反坦克导弹等陆上攻坚新锐,也有东风-5B、东风-41等“大国重器”。 精彩瞬间之3:蓝色贝雷 头戴蓝色贝雷帽的维和部队方队,意气风发地正步行进。网民盛赞,“中国蓝盔”最具国际范儿。 人物:维和部队方队领队马宝川 最近,我国赴南苏丹、刚果(金)的工兵、医疗分队刚刚完成轮换交接。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兵力最多的国家,目前在联合国7个维和任务区,有2500多名中国军人在枪林弹雨中守护和平。自1990年起,我军累计派出官兵4万余人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有13名中国军人牺牲在异国他乡。 精彩瞬间之4:女兵方队 铿锵玫瑰,今日在天安门前盛放。1日上午,英姿飒爽的女兵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接受检阅。这些女兵来自狙击手、飞行员、导弹手等多个战斗岗位。 人物:女兵方队队员朱亚荣 “队员都是从战位直接到站位的!”接受检阅的下士朱亚荣告诉记者。 朱亚荣是火箭军的一名女导弹操作号手兼发射车司机,平日里开着几十吨重的10轮发射车,已经安全驾驶1.2万公里。为了能转动直径差不多有一米的方向盘,她坚持每天做俯卧撑锻炼臂力。 原本以为导弹兵的身份在女兵方队会引起轰动的朱亚荣,没想到身边的女战友个个都是“高手”:有的刚从国际比武赛场载誉归来,有的是所在集团军的纪录保持者…… 精彩瞬间之5:霸气“炮神” “炮神”来了!8台箱式火箭炮组成的钢铁巨阵,滚滚而来——刚毅威武的外形、突破常规的设计,首次亮相就让人们震撼。 人物:自行火炮方队队长卢涛 当自行火炮方队在长安街上隆隆开进,我们除了自豪还有震撼。 我们旅曾参加过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目前,旅里列装了全军新型数字化火箭炮。 这种箱式火箭炮射击精度高、火力反应快、信息化水平高。所用武器系统是陆军第四代远程火力打击的骨干装备,能对作战地域实施全纵深火力打击,也可完成联合火力打击任务。 精彩瞬间之6:模块混编 1日上午,由火箭军和海军7个装备方队、百余台型号不同的“大国重器”混编成战略打击模块,浩浩荡荡行驶在长安街上。各种装备刚一亮相,就在网上引起热议。 人物:东风-26核常兼备导弹方队政委董祥林 东风-26型导弹已是第3次参加阅兵。前两次,都由火箭军抽组而成,并没有其他军种参与。与海军某型导弹混编后,可实现火力打击梯次衔接、精准度高、覆盖面广。如此配置,发挥出了诸军兵种联合火力打击的效能。 模块化编组,完全是按打仗的标准在编组,是实战化的阅兵。 这次阅兵,装备方队包括陆上作战、海上作战、防空反导、信息作战、无人作战、后装保障、战略打击等7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按作战单元和作战要素精细化混编而成。32个装备方队中,有19个属于混编。 精彩瞬间之7:“体系战士” 新型全地形作战车机动灵活,空中突击旋翼机展翅欲飞,单兵综合系统智联指挥终端功能强大……被称为“体系战士”的36辆新型特战装备,气势恢宏地驶过天安门,在阅兵场上惊艳亮相。 人物:特战装备方队领队王信民 以前,中国特战兵大多是“一把枪一根绳一柄刀”的“孤胆英雄”。因缺乏战场信息获取、传输、交换、处理能力,容易错失战机。 这次阅兵,官兵身上的单兵综合系统,集通信传输、导航定位、信息保障等10余种功能于一体,可随时掌握战场态势,直接呼联三军远程火力支援打击。 全地形突击车采用电机驱动,噪音低,可在全天候、全地域遂行机动、战斗、侦察巡视等任务;空中突击旋翼机可在中低空输送兵力,对飞行跑道要求低,隐蔽性强。“体系战士”的打造,让中国特种兵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组群作战”的跨越。 图文均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