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飞机上乘客为陈老师点赞。 照片由学校提供 |
10月11日一大早,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校长杨海如就将题为《宁波老师万米高空针灸救助3名乘客,飞机上所有人为他喝彩!》的新闻,转发到了学校工会、党建两个微信群里。群里的老师们阅读之后,纷纷为针灸救人的陈忠裕老师点赞,不约而同地转发了链接。“小说里才有的故事情节,竟然在现实中出现了,主人公还是我们的老陈大哥!”与陈老师相熟的同事说,真心佩服这救人的勇气和魄力。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助人为乐就是陈老师的常态,万米高空上的这一善举并非“一日之功”。 □记者 徐叶 通讯员 陈引芳 学业生活都关心 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 东钱湖旅游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老师除了上课外,还得负责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在学校里,陈忠裕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出了名的,除了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外,更关心他们的生活。 拿学生当自己的娃,是陈老师带班的一个特色。没钱吃饭没关系,找陈老师;天气突变没带足衣服被褥没关系,陈老师办妥;生病没人照顾没关系,陈老师送去医院。陈老师是孩子们最坚强的后盾。那些周末不回家的,陈老师还为他们安排“快乐周末”,除了搞活动外,还会带到自己家吃饭。 但凡有人夸他,陈老师都会笑笑说:“学生,就是我自己的孩子。” 结对资助 孩子没放弃升学是最欣慰的事 对陈老师赞不绝口的,岂止学校的老师和学生。 在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医院做护士的杨再菊,至今对陈忠裕老师心怀感激。她说:“我选择护理专业,是因为想让陈老师的善良在自己身上得到延续,真诚、贴心为患者服务。” 原来,她是陈老师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结对资助过的其中一个孩子。从初二一直到大学毕业,陈老师从未间断对她的资助,即便在陈老师的妻子身患重病、家庭负担沉重的情况下。 对自己资助的孩子,陈老师从未提起过家中困难。“那时,我同时资助了3个孩子。很遗憾,其中2个男孩初中毕业便打工去了。”陈老师说,幸亏杨再菊没放弃升学,这点是自己最欣慰的。 除了资助3名孩子,陈老师还定期组织同事,将家中闲置的衣物收集起来发到台江县,给当地的孩子。洗干净叠整齐衣服后,他自己打包、缝合邮包,邮费也是自掏腰包。 “家有千金,不如一颗善心。”这是陈老师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行动的写照。 为治病去考证 不止一次展特长 记者了解到,这个学期以来,陈老师已为2个田径队的孩子正骨,为好几名学生刮痧。学校老师都说,如果谁中暑,颈椎、腰椎难受,找陈老师准没错。原来,针灸、刮痧、推拿、按摩、正骨,这些都是陈老师的爱好,他还通过努力,将从小的爱好发展成了特长。 陈老师说,在小学时,他就读过文言文版的《医宗金鉴》《金匮要略》《针灸甲乙经》等中医著作,初中时,在陈文浩老师的影响下,他开始接触针灸。早些年,在医生指导和自己摸索下,陈老师曾尝试为家中老父缓解关节酸痛问题。为了能让自己的特长帮助有需要的人,经不断自学和从师学习,他取得“中医针灸师”高级证书、康复理疗职业能力测评证书和“罗有明正骨发扬人证”。 抚平伤痛之旅 返航途中又行善 爱妻,陈老师也是出了名的。此次前往俄罗斯旅行,其实也是为了抚平经久不散的丧妻之痛。没有想到,从俄罗斯返航途中他又行了善。 万里高空,陈老师用针灸帮了一个休克病人恢复知觉,转危为安,还帮两名乘客解除痛苦,赢得机乘人员的热烈掌声。能够治病救人,一直是陈老师心中的“执着”,没能留妻子更久,是他心中的伤痛。 2009年下半年,陈老师的妻子被查出癌症。为了她的病,陈老师更深入地研究中医,还特别注意妻子的日常起居。为了让妻子吃上“放心菜”,陈老师还向农民借了一块小区附近的农田,每天上班前、下班后,亲自下地种菜。就这样,一直坚持到2018年妻子离世。在这8年多的时间里,陈老师尽了一个丈夫最大的努力。 施救有风险,尤其是在没有后援的万米高空,但陈老师却不考虑这些。此次救人,同事们盛赞陈老师的勇气和魄力,他却说:“看到别人有危难,我没有想太多,先出手再说。大家那么关心我,谢谢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