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甘肃玛曲县老师“格桑加”为贫困孩子募捐衣物的信息在网上被多次转发。《北京青年报》记者查询后发现,该信息早在两年前已经被辟谣。玛曲县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两年前曾有不少爱心人士向当地寄送衣物,多部门联合调查,已发布辟谣信息。(10月20日《北京青年报》) 这则谣言2017年已经出现过,如今又被再次搬出来,而且霸屏,实在让人匪夷所思,类似老谣言霸屏,甚至不断被翻新现象时有所闻。隔几天就有老谣言出来,知道真相的人一笑了之,不知道的人信以为真,进行广泛传播,进而进入恶循环,引发恐慌等等。 近年来,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不断普及,从整个社会到每个人,对互联网的依赖越来越强,使得网络早已不仅仅是虚拟空间,而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反映。老谣言之所以成为打不死的小强,不断被重新推出也许不是出于造谣目的,有的不过是为了“好玩”,不过是弄点“奇声异响”来炒作一下,以引起人们注意,但无论如何谣言猛于虎,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带来很大的社会影响和一定的后果。专家们认为,谣言死灰复燃因辟谣不够彻底, 网络平台应该承担相应责任。对此专家表示,辟谣应该要彻底,不仅要发布辟谣信息,还应该通过技术手段删除谣言,防止其死而复生。作为网络平台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严格把关,防止老谣言死灰复燃;作为公众,应该明白,网络是公共空间,不是私人自留地。我们既要享受上网的权利更应有担当的义务。 每个网民应理智理性地看待各种海量信息,在没有弄清楚事件真相前,不能随意造谣传言,无意识充当谣言的扩大器,不能把造谣传谣当成为茶余饭后的 “兴奋剂”,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快感而充当谣言的二传手。而是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嘴上多个把门的,要有自己的头脑,保持清醒,做到不传谣不信谣,做不了谣言“粉碎机”,但也别充当谣言的“搅拌机”。 左崇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