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天上午,由鲁迅美院带来的ART IS……发布秀上演。 记者 徐能 摄 |
服装定制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且高而不贵,这背后是企业在智能生产上的努力。昨天举行的2019中国时尚制造科技高峰论坛上,各位专家围绕服装的智能制造和大规模定制如何落地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记者 薛智谊 大规模定制是大势所趋 “库存压垮了很多企业,资金周转慢导致创新能力大大减弱,定制是衣服设计好之后,先销售再生产,能实现无库存,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定制能更好地满足一些个性化要求强的客户,提高门店的转化率。”说起定制的好处,深圳市博克时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贺宪亭滔滔不绝。 江苏志远服装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贵认为,品牌驱动、产品驱动的传统经营模式向用户驱动的个性定制转型,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区块链+大数据”将开启中国服装制造新时代。 批量生产意味着较低的成本,但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定制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它意味着量少和较高的成本。这一矛盾,有办法可以解决吗?论坛上,几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大规模定制。他们认为这种生产方式同时具有批量生产和定制的优点。 “全部做定制是一种浪费,不要为了定制而定制,有的标准品也可以满足一些消费者。”贺宪亭认为,“成衣+定制”是品牌企业最好的模式。生产成衣的成本低、标准化,而定制高利润、无库存,两种结合起来最好。 企业生产服装,用户参与设计 目前,海尔集团在牵头建设一个大规模定制服务平台,可以跨行业、跨领域应用。论坛上,海尔数字科技纺织服装行业总经理王晓凤介绍了海尔的COSMOPlatt海织云平台。 “这是全球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全球第一次让用户去参与的平台。这个平台核心就是大规模定制模式。”她说,大规模定制模式实现了用户和工厂的零距离,也就是说它最终实现了用户和企业的融合,用户既是设计者又是消费者,用户可以去交互、去设计。 深圳市博克时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贺宪亭介绍,公司的定制平台目前已被国内很多服装企业采用。通过这个平台,销售商可以不用通过贸易商给服装生产企业下订单,销售商根据自己喜欢的款式可以直接在平台下订单,生产企业就可以根据订单直接生产。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数据化生产避免了大量无序的生产导致的库存化。 据了解,在规模定制上,宁波企业也在发力。如雅戈尔斥资上亿元打造智能工厂,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周期从15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并且实现了“规模化”和“个性化”的兼容,量体定制周期也由原先的15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特殊情况下单件定制周期甚至可缩短至2天。毛衫定制行业领头羊旦可韵公司,研发出智能分销系统和毛衫设计数据库,涵盖了上万个设计工艺版型。客户定制一件羊绒衫,从下单到完工最快只需8小时。 材料革命促智能生产 中国科技自动化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健认为,服装材料的革命也将促进智能生产和大规模定制,他提醒在座的宁波企业要高度关注即将带来跨领域、跨学科的工业革命的大纤维。 什么是大纤维? 大纤维是基于材料、信息、机电、生物、能源等学科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交叉融合,以“智能、超能、绿色”为特征,具有多功能、多结构对众多产业集群起到高渗透性、颠覆性、革命性提升效果的新一代纤维。它部分取代传统材料已经有了很多应用案例。例如,纱布过去只是用于包扎伤口,但用大纤维来开发的智能纱布除了包扎伤口之外,还有消炎、治疗功能,并能与远程医疗系统连接在线监测病人状况。 “大纤维兼具材料技术革命与制造技术革命的双重意义。”王健表示,大纤维对沿袭了几千年的纺织及其制造工艺具有颠覆性意义,如多材料智能纤维可用纺纱手段制造,多功能织物可以用织造和印刷手段制造,高性能织物可以用复合和混合手段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