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多条信息,披露了关于日本进入“无欲望社会”的一些数据,来源有的是日本政府部门,有的是专家。 一类是人口方面的。2017年,日本新生人口94万,创下了1899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值;死亡人数为134.4万人,这意味着日本当年人口将自然减少40.3万,也是该指标首次超过40万;新婚情侣数为60.7万对,比上年减少1.4万对。按照这个速度,2053年日本人口将跌破1亿,到2065年,日本人口将降至8808万,并且其中超过40%是老年人。 一类是性方面的。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显示,18至34岁女性中,39%还是处女;18至34岁的男性中,36%是“童子身”;18至34岁的女性中,一半人没有男朋友,35至39岁的年龄段中,26%的女性和28%的男性从未有过性经验,男性1/4、女性1/7人终身未婚。 根据这些数据,有人认为日本已经进入了“无欲望社会”。 日本著名的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有本书,叫《低欲望社会》。书中称,日本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书的副标题就叫“胸无大志的时代”。看来,日本已成“无欲望社会”或“低欲望社会”,已成共识。 所谓欲望,简单地说,就是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欲望太弱,就是没有目标,没有追求,其结果是社会发展延缓,甚至走向衰退。日本的迹象已经显现,突出地表现在人口下滑,消费下降。看看我们的现状,所谓的“低欲望”人群,也不是没有,但人数很少,未成气候,倒是“高欲望”现象,需要高度警惕。隔三岔五曝光的那些贪官,是“高欲望”的集大成者。他们追逐权力、金钱、女(男)色,几十万几百万贪污受贿,那是小儿科,亿级的贪官,也不是一个两个。老百姓想不明白,一屋子纸币、黄金,八辈子用不完,提心吊胆保存多年,最后还是上缴国库,何苦呢?答案古人早就给准备好了:贪得无厌,欲壑难填。 除了贪官,欲望太强的人,生活中也常能遇见。有些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假冒伪劣、违法乱纪都敢干。有些负有教书育人、治病救人重责之人,快蜕变成了“生意人”。梦想一夜暴富的,什么坏事都敢干,最后以倾家荡产告终的案例,时有所闻。中央刚刚颁布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导语中有一段话触目惊心:“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存在道德失范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仍然比较突出”,“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造假欺诈、不讲信用”的现象,久治不绝……,原因之一,就是一些行为人私欲太强。 “欲望”人人有,就看你如何把握。如何辨别欲望的“过”与“不足”,简单的方法,就看其在实现欲望过程中,是否不择手段,损人利己。 日本这帮“无欲望”年轻人,没有炒房的欲望,没有炒股的欲望,没有购物的欲望,甚至连恋爱、结婚都觉得麻烦。为了克服“低欲望”带来的危害,日本也想了不少办法,如商家降低物价,银行降低利率,但消费还是无法上升,购房人数依然逐年下降。这个势头得不到遏制,其可能产生的后果,想想都有点可怕。 针对“高欲望”给社会带来的损害,中国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强化道德教育,严格法制追究,加强体制保障,效果有目共睹,但离人民期望的目标,距离还不小。 “欲望”这玩意儿,确实有点不好对付。太强了,从左边损害社会;太弱了,从右边危害社会。要让它维持在恰到好处的位置,需要高超的管理能力。我们现在要做的,首先是要对“欲望这玩意儿”达成共识——它既是个好东西,又是个坏东西,低迷时需要激发,高涨时加以抑制。如能那样,就离掌控它不远了。为达此境界,无论是社会管理者还是具体成员,都需要从自身实践和别人经验中认真学习,冷静思考,机敏行事,尽量避免至少减轻“欲望”的左右摇摆,给我们可能带来的损失。 张登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