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垃圾分类 四色甬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10月3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垃圾分类变形记”观察团走进小区现场打分

说得最多的是“小区变化交关大”

    自8月7日都市报系启动“垃圾分类变形记”以来,两个多月时间,小区“变形”动作不断。“变形”效果到底如何?下一步如何再提升?昨天,由宁波都市报系发起的10人“垃圾分类变形记”观察团走进生活新境、塞纳丽景和中兴小区,对小区的垃圾分类现场打分。

    “观察团”成员中,有来自这些小区的热心市民,有来自相应社区和街道的基层干部,还有来自行业的专家。他们边走边看,还不忘对照“考评表”给各个小区打分。这期间,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小区变化交关大”。□记者 薛曹盛 顾嘉懿 郑凯侠 文/摄

    第1站

    海曙生活新境小区

    新垃圾房破土开建

    小细节逃不过“火眼金睛”

    昨日上午9时,海曙生活新境小区原垃圾房前一片热火朝天,原来新的垃圾房开建了,11月下旬就能建成了。“小区造垃圾房,工作肯定不好做!”观察团里,基层干部深有同感。

    “经过长时间协调,我们的新垃圾房终于在上周末动工,20几天就能建成了。”澄浪社区居委会主任李合群终于松了一口气。为了促成新垃圾房落地,社区充分调动居民议事会、“开放空间”讨论会力量,多方协调意见,终于达成共识。

    生活新境垃圾房问题曾多次让小区感到头痛。原垃圾房过小,实在不堪利用。去年,新垃圾房明明已经平整好了土地,又因部分居民有意见而停工。长期以来,一个小小的垃圾房既要放置四色分类桶,又要安放备用桶和工具,经常被迫“满”出来,使小区垃圾收容空间看上去并不整洁。

    “这次算是真的解决啦!”李合群说,经过近一个月对居民的深入走访和意见采集,社区整理出了意见的共性和个性,“居民的顾虑,我们统一进行说明,个别想法则由社工一一上门沟通。”最终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方合力下,问题有了圆满的解决。

    “这其中离不开居民有关意识的提高。”居民代表刘阿姨深有感触,她告诉记者,去年六七月,她作为社区志愿者出门宣传垃圾分类,还会被骂“有毛病”,现在一般大家都会说“你们辛苦了”。

    生活新境小区的新垃圾房占地约20平方米,投资8万余元,可以放置标准大小的4组分类桶,原垃圾房则当作工具房使用,使保洁员的工作环境得以改善。

    当然,生活新境的有关工作还有改进的成分。有“观察团”成员细心地在一张墙面宣传报上发现了“干湿分离”字样,“宁波是不讲干湿垃圾的,在进行宣传时,不能把别人的海报直接照搬。”观察团成员中肯地说。

    第2站

    江北塞纳丽景小区

    “观察团”现场开盖检查 一个洗手桶让大家看到了用心

    在塞纳丽景小区,“观察团”成员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垃圾桶变少了,从最初的20多个垃圾点位减少到目前的3个,小区整体环境更加整洁有序。

    “原先,每幢楼前都放置了垃圾桶,数量多,位置分散,垃圾分类准确度不高,混投问题比较突出,现在混投现象明显改善了很多。”孔浦街道白杨社区卫生主任竺海捷一边向“观察团”成员介绍小区垃圾分类“变形记”的主要变化,一边带着大家在垃圾点位前开盖检查。

    大家依次打开各色垃圾桶,并开袋检查,垃圾分类准确度达到90%以上。严格的“观察团”成员们守在垃圾桶旁,对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随机进行开袋检查,但现场并未发现混投现象。

    在四色垃圾桶点位旁边,验收团成员还发现一个垃圾桶,上面贴着“洗手桶”的标签。打开一看,里面盛满清水,这让大家有些疑惑。

    “晚上前来扔垃圾的居民比较多,汤汤水水的厨余垃圾容易把垃圾桶弄脏,所以我们专门设置了一个洗手桶,让居民扔完垃圾后可以洗手。”竺海捷解开了“观察团”成员的疑惑。

    设置洗手桶的初衷是好的,可以方便居民,但验收团成员宁波琵琶鼠垃圾分类服务中心主任王伟晓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我觉得,设置洗手桶的出发点是好的,小区很贴心。但这一大桶水会越洗越脏,到最后估计就没有居民愿意洗手了。最好可以放一个水瓢,让居民舀水洗手,或者直接安装一个洗脸盆,这样可能更好一些。”

    第3站

    鄞州中兴小区

    红黑榜、垃圾分类顺口溜

    宣传氛围让人眼前一亮

    一走进中兴小区,验收团成员都觉得眼前一亮。小区整洁美观,停车有序,垃圾分类的宣传氛围浓厚。

    “你们这个优秀楼道是怎么评比的?”眼尖的观察团成员一眼看到个别楼道门口,张贴着“垃圾分类优秀楼道”的标识,这是小区前两天刚刚上墙张贴的。

    中兴社区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社工沈剑瑜说,从10月份开始,小区开始评比优秀楼道,评比要求中,垃圾分类就是其中的“硬杠杠”。比如,楼道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楼道党员带头引领等。从173个楼道中最终评选出3个优秀楼道,每月评比,形成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在小区中庭的宣传栏上,垃圾分类的“红黑榜”已经上墙。红榜上张贴的都是正能量的人和事,比如热心的垃圾分类志愿者以及垃圾分类走在前列的居民代表等。而黑榜张贴的则是不文明行为,比如乱丢垃圾、垃圾不分类等。这些“红黑榜”上的照片,大多由居民或保洁员日常巡查时随手拍,定期更新。

    “这个‘红黑榜’还挺有用的,被曝光的这些楼道,大家看到都会自查。有些志愿者就会特别留意该楼道的垃圾分类情况,形成了‘人人都是监督员’的良好氛围。”观察员成员忍不住用手机拍下来,“好的经验,我们要带回去学习。”

    在小区南大门的临时垃圾点位旁边,“搭把手”策划总监张圣捷一眼就看到了垃圾分类的顺口溜。“餐厨易腐进绿桶,回收有用进蓝桶,有毒有害进红桶,其他垃圾进黑桶……用这种顺口溜的方式来做垃圾分类宣传,更接地气,宣传效果更好。”他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