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长镜头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11月0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钱湖老村最后的送气工

夕阳西下,顾国海仍在东钱湖畔给村民送气,要忙到晚上七八点才能回家。

顾国海扛着煤气瓶等村民给开门

早上八点多,顾国海到储配站去灌装煤气。

顾国海扛起重约30公斤的煤气瓶,去给村民送气。

顾国海给村民装好煤气瓶。

    

    秋日阳光铺在东钱湖的一泓湖水上,将湖面染成金黄色,也将煤气运送工顾国海那沧桑的脸庞染成古铜色。

    “这是最舒服的时节了,天热时送煤气最遭罪,一天得喝几大杯水。”顾国海感叹一声,紧接着抓起电动三轮车上一个煤气瓶,眉头稍皱,嘴巴一抿,抬手将重达30公斤的煤气瓶扛在肩上,转身折进一条小巷。

    小巷悠长幽静,只有顾国海略显沉重的脚步声,他年轻时一只腿受伤,造成他现在走路有些跛,但毫不影响他行走的速度。

    疾走几步,很快到了张贴有大红对联的铁门前,顾国海敲敲铁门,主人很快开了门。顾国海轻车熟路地径直走向厨房,将煤气瓶小心地放到地上,娴熟地将煤气软管装到煤气瓶上,并再三检查后,才起身返回三轮车。

    今年58岁的顾国海年少时就在东钱湖打鱼,2011年他告别渔船,上岸当起煤气运送工。彼时他家所在的莫枝村以及毗邻的殷湾村等村落共有三人从事送煤气的行当。如今其他两人都已不再送气,只剩下顾国海还在坚持。

    “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百姓生活开门七件事之首的“柴”,在今日变成“燃气”,村里几乎每户人家都少不了要和顾国海打交道。骑车穿行在弄堂里,顾国海不时和闲坐在外的村民打招呼。“这周边几个村,我人头最熟。”顾国海笑笑说道。

    只要不是恶劣天气,一年里的大多数时间,村民一个电话,顾国海就会很快送气上门。一年下来,顾国海要扛着7000多个煤气瓶穿行在逼仄的弄堂里,将它们送进每家每户的厨房中。纯朴厚实的顾国海不仅每次要给村民装好燃气软管,遇到村民用得很脏的煤气瓶,顾国海都会清洗一番,这让村民都十分信赖他。

    虽然村民的生活用气少不了他,但时过境迁,顾国海也感受到这一行业的没落。

    “虽然只剩我一个人送气,但还能维持。由于新农村改造,村民住上了有天然气管道供气的楼房,需要用煤气瓶的是越来越少了。”顾国海说,自己每天去拉气的东钱湖储配站,十多年前一年有十六七万罐的煤气配送量,现在一年只有六七万瓶,数量锐减惊人。

    “再干五年就休息不干了,再说到那个时候,这边应该建设得更好了,村民都应该用上管道气了,或许也不再需要我们送气的。”顾国海感叹说。

    记者 张培坚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