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这句用钢笔写在英文书上的话,有没有触动你的心?最近,电影《少年的你》横扫朋友圈,作为一部聚焦校园暴力的文艺片,它将校园欺凌这个话题再度引爆。日前,记者走访了宁波的蓝泓心理咨询中心,倾听那些藏匿在深处的故事…… □记者 滕华 案例A “我连鞋都比你好,你算老几” 这话让她一个月没去上学 读初一的小敏,是个安静的女孩,和大多数人一样,家境普通,只是性格较为内向。以前她的成绩基本都在20名左右,但最近几次考试,掉到了班级倒数几名。看她上课总是神情恍惚,交上来的作业总是红叉满天,班级活动也一副懒洋洋的样子,老师忍不住找她谈了话。可不管老师怎样问,小敏都闷声不响,不对抗也不主动说明情况。 “妈妈,我不喜欢读书了。可不可以不要去上学了?”一个多月前,小敏跟家人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被拒绝后,小敏开始拖延、旷课,最后谎称肚子疼,就为了留在家里。对此,老师建议家长带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 “我认得的一个阿姨,在怎么提升与同学的关系方面是个专家。要不我们一起去坐坐聊聊,妈妈正好也想请教她一些事呢。”妈妈哄着小敏,带她来了心理咨询中心。一位和蔼可亲的心理咨询师接待了小敏,通过对话、沙盘等途径,小敏终于慢慢敞开了心扉。沉默的她流着泪讲述了自己在学校里的遭遇—— 小敏的同桌是个家境很好、自我优越感挺强的女孩儿,和几个要好的女同学组了一个姐妹团,经常请她们吃吃喝喝。一天,同桌拿了一盒国外带回来的巧克力,分发给大家品尝,小敏也得到了一颗,但内向的她并不爱吃巧克力,于是趁着下课,悄悄放回到同桌的桌上了。 “你这人怎么不识抬举?对你好还不领情。”出操后,姐妹团的两个同学拦住了小敏,她们有些气不过,自发来帮小敏同桌讨个说法。可无论她们怎么追问,小敏就是不吭声。性急的一个女同学推搡了小敏一把,还用手指点了点她脑门,“巧克力又没毒,你必须得吃!以后要再这样,我们可不饶你!” 这时,小敏终于嘟囔着回了一句话:“我就是这个样子的。”没想到这句话把那两人瞬间气炸,分贝提高八度,“我们看得起你,才分巧克力给你吃。你看你,家里又没我家有钱,成绩也没我好。”说罢,其中一人抬高了腿,给小敏近距离展示了她的名牌新鞋:我连鞋子都比你好,你算老几!说完还顺势推了一把,小敏应声倒地…… 小敏的心结因学校而起,也应回到学校得以解决。心理咨询师建议,家长向学校进行反馈,取得老师的帮助,对小敏被摧残的自尊和信心给予重建。后来,欺负小敏的两个女同学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上门道歉并获得谅解,小敏终于再次回到校园。 案例B “你到底拽什么呀?!” 校园高富帅遭遇打击 电影《少年的你》中,文艺双全、家庭背景优秀的“大小姐”魏莱是校园霸凌者。其实,你想不到的是,同学口中的高富帅,也可能是被霸凌者。 小飞是个高一的男生,家境优越、个性张扬。耍酷、耍帅是他的最爱,什么潮流时尚的衣服他总是第一时间上身。但在最近一段时间,那个自信阳光的男孩突然变得有些阴郁了。每天放学回家就玩手机,疯狂游戏,玩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肯睡。虽说作业不太做,但仗着聪明,小飞的成绩还算稳得住。可睡眠少,他的迟到旷课变得越来越多,最后索性跟父母说,“我不喜欢老师和两个同学,不想上学了……” 到底啥原因不喜欢,小飞不肯讲。小飞爸爸只好拉着他来到心理咨询中心。对着心理咨询师,小飞道出了缘由。原来,一次在操场上踢完球,两个男生招呼小飞一起去买冷饮,他随口回了句,“我才不会跟你们一块儿去呢。”这句话,让两个男生闷着气了好久,走出50米后,两人又追了回来,抓住小飞要问个究竟。“你到底拽什么呀?!”争执拉扯中,小飞的新衣服被拉出了一个口子,脸还被对方扇到了耳光,脖子也被卡住了,留下淤青。 这件事,对高傲的小飞无疑是重创。一周后,见当时袭击他的两个同学终于分开,小飞堵住了其中一人。“当时那记耳光就是他出手的!”小飞想寻回面子,但这一次的短时冲突,他又一次落败了。自此以后,两个“对手”提高了警惕,几乎形影不离,小飞这口怨气一直没出,终于把他憋出心病了。 后来,在心理咨询中心,通过一系列专业的舒缓途径,小飞终于释放了情绪。那个自信张扬的他又回来了,告别手机游戏后,回到校园里去继续求学。 ●数据 不愿上学的孩子 一半以上或受到不公正待遇 “其实从进入幼儿园开始,你的孩子就算是进入‘社会’了。”蓝泓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周敏明说,孩子们从此开始了竞争、考核、区别,这些都是未来社会的投影。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少年的心理上都逐渐与父母脱离,渴望获得同伴的认同,这时如果遭遇同学的打击、压力、伤害,对他们的心灵冲击会产生格外的负面影响。 目前,青少年厌学、网瘾等状况的咨询,已经占蓝泓心理咨询中心业务量的一大半。据周敏明观察,三类青少年较易受到校园欺凌:性格孤僻、形单影只的人;学业中等以下;父母离异或疏于管理的。 当孩子出现封闭、网瘾、叛逆、不愿上学等症状时,他们中一半以上可能是遭遇了在校园里的不公正待遇,其中冷暴力超过60%,肢体冲突上的硬暴力占少数。周敏明说,也不可低估冷暴力的杀伤力。“取外号、孤立、传笑话,这样的行为,都可算得上是冷暴力,对青春期少年的内心伤害并不亚于在肉体上打他们一顿。” ●应对 孩子遭遇校园欺凌 家长做好“三部曲” 在周敏明看来,学会和老师、同学打交道,是每一个孩子成长中很重要的一项本领。同学之间发生纠纷、分歧,甚至争执冲突在所难免,如何妥善应对,对孩子个人和当事家庭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 周敏明把家长需要学习的这项本领,归纳为“三部曲”。首先是学会识别,自己的孩子如果有反常举动,多半是学校里发生了情况,至少是有让其不舒服的地方。这时,要鼓励孩子说出来,不评价不定性,先接纳和关怀。 如果确认发生了校园欺凌,父母一定要重视起来,争取“一次”解决问题。“妈妈知道,现在心里和你一样难受,也理解了你为什么不想去学校”,说这样的话,对孩子是极大的安抚,会感觉父母站在自己这边。该找老师交谈,和同学怎么处理关系,这些都不妨和孩子商量着办,整个家庭共同面对。 最后,父母要教会孩子以后再遭遇霸凌该怎么办,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武功”。比如及时向学校、家长反馈,寻求保护,同时做好自我心理调适等等,让孩子遭遇到的欺凌事件,变成其人生成长的一次教学课,并产生出正面积极的“抗体”。
|